第四十六章突如其来的罗天大醮-《天朝小夫子》
            
            
            
                
    第(3/3)页
    本来吹了三遍的林牧之准备停下来了,一看妹妹起了范,自然不会扫了妹妹的雅兴。
    第四遍开始。
    赵吉祥的天赋在这个时候也展现了出来,一下只就随着旋律和弦而奏。两种乐器,两种音色,相得益彰。
    林牧之给了小桔子一个肯定的眼色,以此鼓励自己的妹妹。
    得到了自己哥哥的肯定后,赵吉祥很开心对林牧之笑了,只是很快,她又认真了起来。
    两种乐器和弦之后没多久,李易安起身离开了大厅,曲子还没到一半,她又回来了。只是手中多了一支萧。
    朱夫子皱起了眉头。
    “易安,你…”
    李易安没有回答,只是轻哼了一声。
    她要报复!虽然李易安很欣赏林牧之的诗文,但这也不是他调戏自己的理由!曲子她没听过,肯定是那登徒子自己谱的。
    不得不说年少时期的李易安并不像中年时期时那么凄婉,这一点从“沉醉不知归路”和“争渡,争渡”就可以看出来,少年时期的李易安玩的也很疯。
    自己妹妹刚开始学一首曲子,自己总要多领他两遍。当第五遍开始时,不远处的院内,又有萧声和弦进来。
    能够很快的学会这种不算复杂的曲子,林牧之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书院是全大华最高等的学府,这里又是夫子的住宿区,是全大华最高级别的教师团队,学不会才让人觉得奇怪了。
    按照古人的思想,这种乱和弦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如果林牧之是古人的话,他现在应该收起乐器,上门质问去了。但很显然,他不是!对于一个听贯了一首音乐由几种,十几种,乃至上百种乐器混音演凑出来的人来说,也就三种乐器而已,毛毛雨啦!
    再说了,三种乐器的演奏也确实比两种好听啊!林牧之所凑的曲子,本来就是后世的音乐,和弦越多越好听,想和尽管和!
    似乎,书院的其他夫子也发现了这件事情!
    第六遍之后,林牧之不再凑了,好像妹妹弹的比自己吹的好听,有点丢人了!
    李易安也不在吹凑,气呼呼的转身回房。
    什么破曲子!尽然和了三弦之后变的更悦耳了!
    朱夫子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
    这贼子就是如此不讲道理,明明自己才是有理的,偏偏到那都能让你说不出口。
    赵吉祥依旧在弹,虽然林牧之和李易安不在和弦,却从别的院落中一下和进了六七道弦。
    还别说,更好听了!
    八遍之后已经和了十来道弦。
    十遍,整个夫子的居所,几乎每个院落都有一件乐器在和弦。
    弦和的越多,声音越大。
    十五遍,夫子们都在和弦,弟子不学不觉的落伍?
    二十遍,书院的钟磬被人击响。
    林牧之没有想到,只是简单的教妹妹一首曲子,尽然会带起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李易安没有想到,明明自己是去搅局的,反而成就了那个登徒子。
    黄贯没有想到,本来觉的老湿吹的曲子挺好听的,书上怎么说来着?余音绕梁!这会都已经开始绕山了!刚刚开始觉的有点了解小夫子了,这下又变成看不透了。
    赵吉祥早就想到了!自己的哥哥从来都是这么优秀。
    西湖之上的一艘画舫内,一个明艳女子施了个万福,对一个大龄青年说道:
    “秦先生,今日书院开罗天大醮么?”
    罗天大醮,开始只是佛家道教的法事,后来人们把大型的祈福祭天也称为罗天大醮。
    微醺的青年男子回答道:
    “开什玩笑?我是书院夫子,这种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女子掩嘴轻笑。
    “不是啊?那你听?”
    闹出这么大动静,不是罗天大醮还能是什么?
    西湖之上,雨雾蒙蒙,早已经看不见玉皇山了,但那乐声,细听之下竟有不下几十种乐器和奏,闻所未闻。
    玉皇山上的书院弟子不过千人,乐器几百,全数合奏,也比不上西湖数量众多的楼船画舫里的一半,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很快,西湖上的曲声盖过的玉皇山上的书院,穿过钱塘江到达余杭城,一朝之都,还能让烟花柳巷的声音给盖了?
    最终,一场穿越时间、空间的听觉盛宴,回荡在华朝首都上空。
    谁也没事想到,开头的是个十八岁少年。更没有想到,领弦的是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