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突如其来的罗天大醮-《天朝小夫子》
            
            
            
                
    第(2/3)页
    “还不滚蛋,你要是喜欢,叫你爹再生一个呗!”
    早上出门到现在回来,老湿的话一直不多,应该是想师娘了,现在这种说话的语气才像黄贯认识的那个老湿。
    “老湿,你别忙了,刘叔回去已经张罗了,过会应该就会送过来。”
    得!这下还不好赶人了!白吃谁不吃?
    “那跟我去偏厅倒腾一个地方出来,总不能把筝一直放在门口吧?”
    老湿就是有这么一个“优点”,吃了你的,还要使唤你!这种“优点”自己也要多多学习!
    赵吉祥出门去借乐器,她一个小姑娘才来书院几天?认识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那把筝其实是朱夫子借给她的。
    朱夫子一介女流,又未婚嫁,在书院做夫子,她的住处本来应该是她一个人的,夜深人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最后便让自己的弟子李易安也搬了过来同住。
    对赵吉祥的读书的天赋,朱夫子的评价只是尚可,但小姑娘对乐器的领悟,确实是把朱夫子惊讶的不轻!
    前几日赵冬宁还在书院,五人闲聊时提到了乐器。一时兴起,赵冬宁、朱夫子苏芷晴和李易安四人将同一首曲子各自弹了一遍。结束之后,不曾想赵吉祥也要试一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赵吉祥竟将曲子弹凑出来三分之一,然后挠了挠头,说她忘了。
    虽然曲子弹的不完整,也只弹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许多错误,但谁都知道赵吉祥才开始接触乐器,这种天赋已经够吓人了!
    这几日散学之后,朱夫子都会给赵吉祥开小灶。
    看着小桔子天天盯着自己的筝视若珍宝,君子有成人之美的道理,朱夫之懂,有心将筝送给小桔子。奈何小桔子抵死不从,理由是姐姐曾经告诉过他,君子不夺人所好。最后朱夫子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将筝借给她。
    赵吉祥的心思很单纯,学好了筝,弹给哥哥听。
    本来这么一把大筝,不会让小姑娘一个人背回来的。但是朱夫子的住处只有两人,一个被打过,一个被调戏过,谁会过来送?最后还是倔强的小姑娘,自己背了回来。
    二人将偏厅挪出了一个位置,正准备将筝搬进去时,赵吉祥已经回来了。到了大厅门口,拉着哥哥的手,将一支笛子递到林牧之手中。
    她有些等不及了。
    在赵吉祥看来,哥哥教的曲子一定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没有之一。以后无论学多少曲子,教自己曲子的人再多,也只会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自己的哥哥姐姐,剩下的都是其他人。
    林牧之屈指,轻轻弹了一下小桔子额头。
    “这么心急鸭?”
    赵吉祥如小鸡啄米般使劲点头。
    可爱的妹妹提出要求很难让人拒绝。
    “要不吃过晩饭呗?”
    露出两个小酒窝的妹妹,使劲摇头!两个马尾左右摇晃。
    可爱的妹妹再个撒娇,就更让人无法拒绝了。
    “唉!真拿你没办法!”
    林牧之将笛子横在嘴边,斜脸向下看着妹妹眯了一下左眼。找了几个音色,吹奏了起来。
    世人常将戏曲联系起来,但戏和曲有着本质的不同。
    戏分文武,武戏比较闹,多是两人或几人打来打去,又称看戏,所以百姓们看热闹时也会叫做看戏;文戏多是唱腔,又称听戏,多是历史或小说改编而来。
    曲才是文人的心头好,不然怎会有,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
    其中就有有唱词和无唱词,就算有唱词,也和戏有很大的区别,最起码不用画个大花脸。曲的演奏不会有太多的乐器,比较单一或是两种,三种以上极为罕见。
    当然像那种几百把同样的乐器同凑一曲不算此列。
    曲子不是很长,音节也不是很多,只是在重复中加重了音色,改变了几个音符。
    林牧之已经开始吹第二遍。
    黄贯低声问道:
    “小师妹,这笛子是借谁的?”
    赵吉祥认真的观察着哥哥,随口回答道:
    “是李姐姐的。”
    黄贯嘿嘿贼笑,来回这么快,肯定没出夫子的住宅区。小师妹又是朱夫子的弟子,朱夫子和李才女同在一个屋檐下,这笛子跑不了就是这二女的其中之一。
    不远处的夫子宅内,两个女子坐在大厅桌旁,桌上堆了许多薄子。如果林牧之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叹一句,原来古人的老师,也要批作业啊!
    坐在主位的女子微笑的看着右侧的女子,右侧的女子没有抬头,翻了一页手中的薄子。
    “听这音色,是我的那支笛子。”
    第三遍快完之时,林牧之侧身看着自己的妹妹。
    不知何时,小桔子背回来的古筝已经掀开了黑布,架在了大厅正门口。
    赵吉祥理正衣冠,盘膝坐好,目不转睛的盯着林牧之的手势,侧耳倾听着乐曲的旋律,两只小手也已经放在了古筝之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