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了工作人员,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没想到故宫里还有这么个地方。” 韩跃民第一次来,东张西望。 方言却很熟悉,大步流星,视线从《韩熙载夜宴图》、《游春图》等字画上,一一扫过。 “岩子,你要买这些啊?” 满屋子的古字画,让韩跃民应接不暇。 “韩哥,这些都是复制品。” 方言不以为意。 “复制品?!” 韩跃民惊了个呆。 “是啊,都是故宫里的老师傅仿的。” 方言解释说,这里大部分的字画、牙雕、面人儿等工艺品都来自修复厂,虽然书画是高仿,但都是身怀绝技的工作人员,一笔一画对着书画原作临摹而成,艺术价值也很高。 “知道的挺多啊。” 工作人员立马凑了过来,“您是熟客?” “我要买一些近现代画家的作品。” 方言笑着点了下头。 七八十年代,国内的字画收藏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毕竟,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 这年头,一般家庭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哪里有闲钱花在这些收藏上,导致很多名家大师的画作无人问津,价格低得跟白捡一样。 这时候艺术家们的画,吴作仁一张一平尺,只卖6到8块,一幅画大概能卖60块。 一张齐白石的画,也就100多块。 而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的画,一平尺只卖8块,甚至被誉为山水画一代宗师的黄宾虹,哪怕是一块钱一平尺,也根本没人要! 国画是这样,书法也一样,成忠臣、沈鹏、范曾、启功等书法大家也是一尺几毛钱。 “这是陆俨少老先生的作品,他的山水画独具一格,尤其是那种块云、勾云的画法,堪称一绝。”工作人员边介绍,边小心地展开。 方言一问价格,一平尺8块。 这一幅作品,以后至少能卖上千万。 “您要买哪一幅?” 工作人员洋溢热情,服务部的生意是越来越差,别说外宾,就连本地游客都很少光顾。 “这些,我全要了。” 方言指了指桌上的画,又指向了墙壁。 “什么?!” 工作人员震惊道:“您不会在开玩笑吧?” “你觉得我像是开玩笑吗。” 方言伸进帆布袋,取出报纸包裹着的一捆捆大团结,不多不少,也就1000元而已。 韩跃民瞪大眼睛,倒吸了口冷气。 方言笑道:“这钱够不够?” “够!够!” 工作人员一脸的不可思议。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比如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张大千、白雪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