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那边的讲习所刚放了暑假,这边的燕京文艺,方言就得重新回去上班。 不是周雁茹,就是季秀英,带着方言和王洁去老作家的家里串门,除了混个脸熟,也是在边上看着周艳茹、季秀英是如何组稿。 这也是他们以后当编辑要干的事。 比如汪曾其,就成功地从他这里化缘化到了《受戒》,嘿,好文章! 这两期,因为有讲习所学员的稿子打底,任务并不重,方言于是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 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不是在看沈雁氷书单上的书,就是埋头写《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框架和大纲,隔三差五,还要找沈雁氷,针对看书的心得、写好的稿子,聊上个把小时。 也就在7月9日,高考最后一天,方言终于得到沈雁氷的许可,开始尝试写开篇。 此时,天气闷热,酷暑难当。 “热死啦,热死啦。” 已经放暑假的方燕,嗦着方言买的冰棍,一个劲儿地给他扇风,“哥,再给我买一根。” “不行,你都吃两根了,忒多了啊,再吃可要闹肚子了。” 方言用冰棍作奖励,让小妹给自己扇风。 “可是、可是真的好热啊!” 方燕吐着舌头。 方言伸手一摸额头,手上全是汗,没有空调,整个房间就像个烤炉,本来就热,自己又要翻资料,又要写稿子,越来越头昏脑涨。 电风扇!必须买个电风扇! “电风扇?” 杨霞也不反对,毕竟儿子挣了这么多钱,“你没票,上哪儿买去,还去信托商店?” “先买个二手的,应应急。” 方言打算去找找,最好能一次就买两个。 自己这屋一个,小妹她们那屋一个。 虽然是二手,但这时候的电风扇,相当地耐用,哪怕再用个一二十年,也能照用无误。 如果信托商店没有的话,就只能去鸽子市场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卖电风扇票的。 骑着车,直奔北新桥信托商店。 穿着白大褂的小刘,立马迎了上去,自从帮他搞定了永久自行车,两人就成了朋友。 “电风扇?我帮你找找,跟我来。” “好嘞。” 方言给他递了支烟,来到专门摆放电子产品的区域,东西少得可怜,毕竟这年头,很多人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估计就是手电筒。 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找不到一台电风扇的影子,倒是意外地看到了台黑白电视机。 “不会吧?竟然还有人卖电视机?” 方言挑了挑眉。 “可不是嘛。” 小刘撇了撇嘴。 “什么价儿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