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6-《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2/3)页

    担心他们不死心,还要继续搞维修倒买倒卖,林知言便提出让他们有空的话,就去实验室那边帮自己打打下手。

    两人一个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一个也已经大三了,也是时候考虑接下来的安排了。

    有了在老冯实验室当研究助手的经历,对他们在工作分配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小的帮助。

    王潮声是电机系的,孙之周则是机械工程系,两人的专业正适合实验室接下来的研究。

    对林知言的邀请,王孙二人都没怎么犹豫,马上就应了下来。

    要知道老冯主管的实验室现在可是非常难进,他们二人在系里的成绩虽然都还不错,可想要申请进入实验室实习,依旧有点困难。

    现在林知言既然邀请他们给他当助手,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对林知言明明比他们小了好几岁,却早早就做出了那么多研究成果,王孙二人早过了羡慕嫉妒的阶段,现在只剩下满心的敬佩。

    毕竟一个人比你强一点,你可能还有些不甘心,想跟对方比比。

    可要是对方比你强出太多,任你怎么努力都追不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尽管膜拜去吧。

    不过两人在高兴之余,没多会儿又开始唉声叹气,忍不住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他们倒不是发愁自己将来的出路,而是想到了前些日子老家那边寄来的信上提起的一件事。

    他们总觉得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会有不太好的事情发生。

    听完两人说的老家那边的公社开始搞起了大guo饭,且集体食堂还存在非常严重的粮食浪费情况,林知言反应还算平淡。

    他对此并没有任何惊讶,毕竟这是他早就知道会发生的事。

    现在已经是五七年底,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五八年了,有些事情该发生终究会发生,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这两年在搞数控机床和计算机研究之余,倒也分了些心思在人工降雨和高产农作物的培育上。

    人工降雨的原理他早就弄清了,也做出了一套发射装置,不过每次实施人工降雨,耗费的成本实在是有些过高。

    真要靠这个法子缓解接下来几年的大旱,以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肯定会支撑不起。

    至于高产农作物的研究,他倒不是自己亲自研究的,毕竟他虽然看了不少农业书籍,在这方面依旧是个半吊子。

    在搞出各种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肥料配方上,他还能帮到点忙,可种子的研究就不行了。

    尤其是不论什么粮种,即便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想要改良并达到推广条件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虽然良种培育短时间内无法出成果,他却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林知言抽空去过几回农科院,跟那边的研究人员进行过不少交流。

    尤其是两年前,他还在农学院那边遇到了湘省过来进行学术培训的大德鲁伊,跟对方也有过粮食育种方面的交谈。

    当时才年仅二十六岁的大德鲁伊,已经在种植试验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特殊性状的稻子,并进行了试种,发现杂交育种可以大幅度提升稻子产量。

    只是对方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可想要短时间内培育出足够的稻种,再推广到全国,并不现实。

    在瞻仰了大德鲁伊的真人后,林知言就跟农科院那边的研究人员说起过,在遇到干旱的时候,除了可以大规模种植红薯土豆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大量种植苜宿。

    虽然苜宿常被当作畜牧的饲草饲料,人也是可以吃的。

    苜宿耐寒抗旱,不仅可以改良贫瘠的土壤,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

    不论是在房前屋后,荒原山野,还是盐碱地上,都可以种植,且一年四季气候变换都不影响生长。

    在干旱非常严重,粮食作物无法收获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种些苜宿,总归可以填填肚子,不会叫人活活饿死。

    不知道是不是接受了林知言的提议,在今年入冬以后,发现北方多个省市极少下雪,甚至有地方连一场雪都没下的时候,担心会出现严重干旱的农科院那边就开始准备了起来。

    不仅发布了要多种耐旱农作物,防止干旱粮食减产的建议,还向全国各地发放了不少苜宿种子,让大家撒种在荒地废地,河旁沟沿,但凡空着的土地,多撒些也不影响什么。

    若是没有干旱发生最好,这些苜宿可以用来养殖家畜,若是遇到干旱粮食减产,这些东西则能救命。

    只是农科院的建议虽然在报纸上公布了出来,种子也送到了各地,但在这个浮k愈来愈严重的时期,基层干部能不能好好执行还是个问题。

    此时的皖北陵城乡下,同样满心担忧的还有老村长林阿岗和林堂伯。

    因为公社的命令,他们村里这段时间也建起了集体食堂,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交到了村集体,统一由集体食堂供饭。

    集体食堂虽然才刚开始没几天,林堂伯就发现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因为办了集体食堂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把家里粮食上交了,所有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生怕自己吃的比别人少了会吃亏,不仅要敞开了肚皮吃,完了还要拿着走。

    这么一顿饭吃下来,耗费掉的粮食数量惊人,根本不像各家自已煮饭的时候,还想着粮食要省着点吃。

    大家伙儿都敞开了肚皮,一个个吃的肚儿圆,对集体食堂就没一个不满意的,还盼着能一直开下去。

    但林堂伯和老村长这样的村干部,却不得不考虑更多,看着不断减少的粮食库存,愈发忧心起来。

    “在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啊,长生娃儿不是说接下来几年都可能会干旱,俺以前还有点怀疑,现在却信了,你看从十月份到现在都没下过雨,也没下雪,来年的收成肯定要受不小影响,食堂的粮食又耗费的这么快,再让大家伙儿这么吃下去,明年万一收成不好,可是要饿肚子的。”

    老村长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

    他打心里是不想办集体食堂的,可他只是个村干部,根本不敢拒绝上面的指示。

    别的村里都办,就他们村不办,这肯定是要被抓典型的。

    虽然他们前两年因为大量使用肥料和机器耕作的缘故,粮食都取得了丰收,即便交了公粮,还剩下不少,可一直这样吃,总有耗光的一天。

    林堂伯也跟着叹气,想了想,就给了个提议。

    “要不,咱们给食堂设些规定,每顿饭限量,让大家吃个七八成饱就行,但凡发现浪费的,就扣工分怎么样?”

    老村长摇头,显然对他这个提议不看好。

    “要是只有咱们村限量,别的村都敞开了吃,大家伙儿能愿意?那还不得闹翻了天。”

    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那该怎么办?

    难道就只能这样不限量敞开了吃,白白耗光了存粮?

    老村长想了想,这才道:“要不再等半个月,要是半个月后再不下雪,咱们就把来年会干旱的事儿给村里的大家伙儿都说说,让他们都知道个轻重,别只图一时痛快,真把粮食都吃完了。”

    林堂伯点头同意,现在他倒希望长生给的消息是错的,希望老天能尽快下一场雪吧

    只是眼巴巴的等了半个月,林堂伯还是失望了。

    老天爷不仅没有下雪,还因为持续的缺水,导致田里的麦苗看起来都不怎么精神了。

    这样下去,万一等到来年的四五月份还不下雨,小麦灌浆受影响,减产是肯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