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8章 永嘉乱事-《冉魏霸业》
            
            
            
                
    第(2/3)页
    “当年的永嘉之乱,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难道诸公想重现当年永嘉之乱事乎?”
    永嘉之乱,可谓是引起“五胡乱华”这个乱世的重大事件!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
    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馀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
    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馀人。
    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馀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华夏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于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两汉以来,不断与西北外族作战,战后基于“柔远人也”的观念,把投降的部落迁入塞内,与汉族杂居。
    如汉文帝时,晁错建议用重赏厚酬招胡民实边;汉宣帝时,纳呼韩邪“保塞内附”;东汉光武亦曾徙南匈奴数万人居西河。
    凡此种种,皆为“容胡”措施,即使曹操将降附的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居于山西汾水等地,也不能挽回局势。
    东汉末,政府与州郡为挽救战乱的颓势,乃以降服的胡人为兵,保卫疆土,如汉灵帝以南匈奴兵助平黄巾。
    魏晋政府亦继承这“用胡”政策,曹操用氐族兵、晋武帝以匈奴人刘渊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
    五胡盘据中国北部,产生不少危机。
    匈奴最早内徙,至汉末已散居山西(并州)一带;羯为匈奴别支,居于并州、污庭。
    曹魏更将匈奴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至于羌氐,早在汉时已叛服不常,为半耕半牧的民族,并保留酋长制。
    惠帝末年,凉州、益州杨千万、齐万年之乱,便是由氐、羌人领导。诸族内徙中原,情况十分严重。
    武帝时,郭钦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惠帝时的江统亦强调关中百多万人口中,“戎狄居半”,并州匈奴五部之众,人至万万。随时会引发变乱。
    西晋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
    故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于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