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让虞翻这个御史大夫非常的不满.每次只能逮着一些朝廷京官的错误开喷,能喷的地方少不说,这些京官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职罚俸而已,伤不到什么汗毛。 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 御史台的责任,就应该是监察百官,核查吏治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而刘禅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嘛.当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 更别说,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那这个事儿,肯定是小不了的。 只要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相父要做什么,那就让他去做好了。 就这样,在大汉延熙六年的春节过后,大汉境内的第一次吏治核查,就这么开始了。 虞翻往荆州,益州,云州,秦州,凉州,兖州,司隶七个地方都派出了直御史一人,侍御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 如果只是单纯的核查吏治的话,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真正要命的是,在这四十二位御史临行前,诸葛亮给与了这些御史大夫们风闻查事的权利,同时给与了直御史七人调动当地郡兵的权利。 御史风闻查事,按照朝廷的惯例,被弹劾的官员必须暂停职务,避嫌待查也就是说,侍御史查访地方的时候,可以凭借听到的传闻,临时免除一地官员的职位,一直到调查清楚为止。 而直御史七人,掌握调动郡兵的权利这事儿就更加麻烦了。 换句话说,如果直御史觉得地方吏治腐败到了影响地方政权,需要调动兵力平叛的地步了.他是真的能调动军队来执行平叛任务的。 这个权利,给的是非常的大的,大到但凡派出去的御史有点什么歪心思,都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地方叛乱的结果。 但是这年月的“民”,可不是皇权集中后的普通百姓,而是世家大族。 “民”,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御史大量派出后,益州,云州,凉州,都有地方因为御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乱。 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阴平郡,那是举郡皆反。 这下可把益州刺史谯周给急坏了.特么这都叫什么事儿?! 这两天没更新的原因呢.找借口的说法,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收尾的最后一段情节,思考了很久。 不找借口的原因:玩游戏玩嗨了。 抱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