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方案-《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3)页
郭淮麾下一共就只有三万余士卒,伤亡过万人,就是伤亡三分之一了。
恐怕还没等到蜀贼久攻不下,士气低落,自己麾下的士卒反倒会首先撑不住,因为伤亡过大而导致军心不稳吧!!!
郭淮必须提前把这种可能性考虑在内,并且提前告知司马懿,让司马懿早有决断。
而司马懿这边其实压力也很大。
郭淮好歹是有三万人,而他的对手也不过最近才涨到七万人的司马懿这边,一直是用不到两万人在对抗邓艾指挥的五万士卒的进攻啊。
之前司马懿能撑下来,一方面是司马懿的用兵力能力真的很强,指挥防御滴水不漏,另一方面,也是司马懿铁了心的缩在营寨内苟着一动不动,绝对不做多余的事情。
前面的四五天进攻,邓艾用兵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如果敌军有防御空档可以利用,邓艾就抓住机会一点突破,但如果突破不进去,邓艾也是立刻下领收兵,不会选择强攻。
简单来说,邓艾的用兵风格,还是受到了他老师的影响,不太舍得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堆取胜利。
司马懿也是占了这个便宜,才算是挡住了邓艾的优势兵力进攻。
可现在,连诸葛亮这样的人都下令全线强攻了,那邓艾也不好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兵.作为一名统帅,该狠下心的时候,也必须得狠得下心才行。
嗯,这也是张溪传授给邓艾的用兵心得之一。
而邓艾一旦选择强攻,兵力处在劣势的司马懿也有点支撑不住了。
最重要的是,随着郭淮,陈泰等人相继派人前来告急,表示这几天蜀贼的进攻力度加大,攻势加强.很显然,这不是敌军一路将领的临时起意,而是有组织的强攻。
诸葛亮这是要用强攻寻求单点突破,然后以点破面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司马懿有两种应对选择。
一种,是留下来硬撑,争取撑到蜀贼的这波进攻节奏退去,然后再安排退兵.这样,是有可能有惊无险的完成退兵的。
只是,能退回去多少人,可就不好说了。
这一圈强攻,按照现在各条防御线上汇报的伤亡人数来看,十天之后,魏军至少要伤亡两万人以上.如果在加上撤军途中可能造成的伤亡,最终能撤回冀州的士卒,能有三万人就是老天保佑了。
哪怕加上第一,第二批撤回去的四万人,总共也只能撤回去七万人。
这次会战,不算河东地区,光光兖州,大魏前后投入了大概十五万大军,最后撤回去只有七万人,还丢了整个兖州.司马懿的罪过,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能撤回去这些人的前提条件,还是魏军必须守住三条防线种的任意一条,如果有一条没有守住的话,那结局甚至有可能是全军覆没只有第一批,第二批撤回去的四万人而已。
这个应对方式,太被动了,风险也太大了。
而第二种应对方式是壮士断腕。
在蜀贼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前,立刻安排撤军,留下一部分断后,其余的主力迅速撤到延津渡口,尽快撤退。
但是,考虑到蜀贼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并且有骑兵相助,这次撤兵的安排,必须慎之又慎。
司马懿不是没有相应的撤兵计划,但如果按照司马懿的计划来的话,恐怕“卖”一个陈泰,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