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然,最重要的是,四次进攻无法对敌军进行有效杀伤,一直是自己这边在损兵折将.军中士气极其不利。 再这么打下去,士卒肯定坚持不下来,谁也不愿去打一场看不到任何获胜希望的战斗。 戴陵不是一个果决的主帅,他只是一个善于听命,善于冲锋陷阵的将军而已面对这样的局面,戴陵能采取的手段并不多。 引诱敌军主动出击,离开隘口的方式,戴陵也想过。 他曾经伪装撤军,然后再突然折返,试图打追击的蜀贼一个措手不及.但他发现,不管自己是撤军还是返回,蜀贼根本一点要挪窝的意思都没有,就是守着那个隘口一动不动的。 至于绕路,戴陵也想过,可根据行军向导的说法,绕道的山路不是没有,但这些山路的条件,最多就是过人,战马和辎重都过不去。 挺正常的,都有官道了,谁还没事儿走什么山间小道,嫌自己日子过的太轻松了么?! 反正吧,现在戴陵是真的没辙了除了再次硬冲硬拼外,戴陵想不出第二个办法。 既然戴陵这边没辙了,那孟达这边可就轻松了。 只要粮草供应不出现问题的话,那孟达完全可以在这里继续跟戴陵耗下去。 当然,前提条件是——粮草不能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张溪那边,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持续的往河内郡北部输送粮草。 而这个能力,取决于张溪和马岱两人,能不能拦住秦朗率领的那两万步兵。 拦住了,局势就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孟达也没有后顾之忧。 拦不住的话.恐怕张溪那边的局势,就要出现变化了。 而且,有一点孟达很担心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张溪的预判是出现了错误的。 张溪根本没有预判到秦朗会分兵出王屋山道,所以,现在张溪在温县的应对如何,孟达是无法预测的。 虽然孟达难得的奋起了一把,让马岱快速回援去挡住秦朗的步卒.但万一马岱赶不上,而张溪那边对秦朗领兵到来的事情毫无防备.麻烦可就真的大了。 孟达真的很担心,但.如今也只能相信,那个张元长,这些年如此大的名声,不是靠吹嘘吹出来的了。 这两天私事太多了,一直在外面跑,码字时间真的不够更新少了点。 顺带一提,这本书差不多也快结束了,正在考虑下本书写什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