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魏这边忙着敛财备战,而东吴这边,孙权就显得反应慢了很多。 没办法,心态不同,做事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不管是曹魏还是季汉,都在想着如何一统天下,因此他们的决策,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快恢复己方实力,收复失地来的。 可东吴这边.自从周瑜病故以后,孙权的心态,更加倾向于如何保住江东基业了。 现在的东吴,势力范围北至青徐,南至交州,国土千里,也确实称得上是一方传世基业了。 北面,随着东吴彻底掌控淮南,把淮南和青徐连成一片,等于是在长江防线前面,建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有陆逊镇守,孙权没什么可以不放心的。 西面,东吴依然掌控着荆南四郡,斩断了蜀汉伸入荆南的触角,再加上水军在朱然的指挥下,再次控制了长江水域,短期内,蜀汉不可能威胁到东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攻下江陵,如果在荆州的长江北岸也能建立起足够的战略纵深,那孙权的这份基业,也就算是完美了。 但不管如何,现在的孙权,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压力可言的,因此,他的重心,还是回到了内部统治上来了。 孙权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陆逊为新任的上大将军,同时流放了吴中张氏的家主张温。 陆逊是吴中四大世家的陆氏出身,让陆逊取代周瑜原本的位置,就是在安抚陆氏,同时向江东本土世家表明,孙权并没有要过河拆桥的意思。 而流放张温,是对江东本土世家的一个警告。 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张温这个人,虽然是江东世家,但他和蜀汉方面的联系一直很紧密,有很多东吴的机密情报,就是从张温这边流传到蜀地去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孙权知道的一清二楚。 之前不动张温,除了张温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张氏的家主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那时候的东吴,并没有打算跟蜀汉彻底翻脸,留着张温,到了必要时刻,可以用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但现在,江陵一战过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那么张温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只是流放张温而不是选择直接杀掉,还是孙权考虑到本土世家的态度,放了张温一马。 这么一升一放之下,孙权的制衡手段尽显,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而之后,孙权干了第二件事情。 成立了校事府,任命吕壹为校事府校尉。 这本身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任命,吕壹在江东名声不显,孙权提拔他也不过是一介校尉,低级武官,本来是没什么人在意的。 但当这个校事府成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顿时让东吴的群臣们察觉到了实情的不对劲。 吕壹上表弹劾建安太守郑胄,理由是骄横跋扈,为祸地方.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吕壹是什么地位,郑胄是什么地位,一个吕壹弹劾郑胄,根本就是蚂蚁碰大象。 真正让群臣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的地方,是在于孙权的反应——孙权直接下令将郑胄免职收监,押回建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