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挑明-《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3)页

    对于这事儿吧,张飞倒是原则上同意,但具体是不是可行,还得上奏新天子,同时询问陈到的意见。

    白毦兵一直以来,都是刘备的亲卫,不算入北军编制的,只听从刘备的个人指挥,在第二次北伐战争后期,白毦兵就留在五丈原,守卫从褒斜道通往五丈原的大军粮道了。

    如今,随着刘备的驾崩,对白毦兵的安排,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这种精锐,当然是不可能解散的,季汉还没有奢侈到这个程度.调回成都,编入北军序列,也是应有之义。

    只是,这命令,哪怕诸葛亮是丞相,又有托孤之责,也不能由他来下。

    至于陈到这倒是不用担心。

    陈到的性格,跟赵云其实真的很像,两人都不是那种贪恋权位的人。

    甚至对陈到来说,刘备不在了,那么扶持幼主,就是陈到报答先主的最好方式。

    这些事儿,都是回到成都后,需要诸葛亮去协调的事情,对于雍州刺史部来说,诸葛亮同意留下吴懿率领一万北军,已经足够让张溪满意了。

    诸葛亮跟张飞两人要扶持刘备灵柩回成都安葬,也不宜久留毕竟刘备病故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下旬了,实在耽搁不起。

    因此,诸葛亮和张飞选定日期后,尽快出发,准备回成都去。

    不过在回成都之前,诸葛亮专门又去找了一趟张溪,跟张溪商议了一下关中地区的防御战略问题,顺带的,也把一些话,跟张溪挑明了。

    关中的防御战略,因为武关和潼关不在手,因此诸葛亮建议,还是以重点防御为主。

    右扶风地区,可以安排戍卒和郡兵看守住武关道附近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关隘,修建一些军事邬堡,据敌于武关道外。

    左冯翊地区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张溪和诸葛亮商议下来,觉得对潼关方向的魏军,除了加强监视,划出缓冲区,坚守军事要道外,真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张溪也曾经提议过,利用外地世家前来左冯翊置地拓展产业的机会,允许这些世家大族们招募家丁护院,就地自守,以此来拖延魏军的渗透.这个主意,被诸葛亮否决了。

    这主意倒不是说多差,因为即使你不同意,那帮世家大族们也会私下这么干,在这种边境州,你根本无法阻止他们这么做。

    可诸葛亮还是不想在官面上开这个先河,生怕给了这群外地世家在雍州本地坐大的机会,甚至于,以此为先例,其他地方的世家也会要求有相同的待遇。

    比如说荆州。

    雍州是前线,难道荆州就不是前线了么?!

    官面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开先例,有些事情明明是因地制宜的政策,但在某些怀有私心的人眼里,就会变成需要普及的政策。

    诸葛亮不想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宁可稳妥一点。

    至于长安的防守,这个诸葛亮倒是不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