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溪当然也看到了毌丘俭的游弋,稍微一思考,大概也明白了郭淮的用意.暂时还不需要做出改变。 首先,毌丘俭领兵游弋,要绕过战场边缘,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毌丘俭绕行的左翼是冯习在指挥,冯习军中有三百人,根本不需要立刻回防,只需要分出一百人迟滞毌丘俭的行军速度就可以了,剩下的士卒,依然可以按照原计划,对郭淮的大军进行三线包夹围攻。 最后,张溪手里也有一百中军,全都是配备了长枪和苗刀的精锐士卒,毌丘俭就算真的攻过来了,也不见得是谁赢。 因此,张溪只是让左翼的冯习分兵迟滞毌丘俭的游弋部队,剩下的根本没有做任何调动,继续保持着阵型,对郭淮的锋矢阵前军发动进攻包围。 张溪的想法是,趁着现在的兵力总数占优,先击溃文钦的五百前军,这样就能建立起来足够的兵力优势,到了那个时候,郭淮自身难保的话,毌丘俭的游弋也就失去了意义。 郭淮看到了张溪的应对,也是眉头紧皱。 张溪只是下令左翼的冯习分出一百士卒去迟滞毌丘俭的游弋,这点兵力分散,还不足以让文钦领兵撕开缺口。 相反,张溪军的士卒,中路的陈式一直在缠住文钦,而左右两路,冯习,张南也是在左右包抄,试图截断自己中军和前军文钦的联系.一旦让他们成功的话,文钦就非常的危险了。 郭淮思考了一会儿后,还是下令让中军尽可能的向前靠拢,接应文钦部,然后让文钦利用局部优势兵力,从中路打开缺口。 毕竟,文钦有五百人,而他正面的陈式,只有三百人.虽然在正面战场上总兵力魏军处于劣势,但是在前军局部上,文钦的兵力是占优的。 再加上文钦虽然年轻,但武艺不凡,而陈式.陈式从来不是一个以武勇著称的将领,他跟高翔一样,都是那种指挥作战类型的将军,武艺只能说是一般。 所以郭淮认为,在这种小规模的战场上,先锋将军武艺的高低,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因素的。 文钦自然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命令,这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文钦得到郭淮向中军突击的军令后,立刻催马领军,亲自突前,向陈式的前军发动了突击。 只要能突破了陈式的三百士卒,那就不用回头了,直奔张溪的中军大营。 到了那个时候,张溪的中军正面有文钦突入,侧翼有毌丘俭迂回,就凭手中的一百士卒,根本拦不住的。 文钦想的很好,但他在终究不是他那个还没出生的儿子那才是人形高达,文钦并不是。 再说了,张溪在战前有诸葛亮,张飞,陈到三人的突击培训,这三个人的含金量,每一个都不比郭淮差,郭淮的这些应对,怎么可能考虑不到。 这个时候,张溪其实是有两个选择的。 一个,是让左右两翼的张南和冯习放弃包抄截断文钦部,向陈式的前军考虑,增加前军的厚度,阻拦文钦突破。 另一个,则是不管文钦,相信陈式能拦住文钦,继续让张南和冯习包抄,切断文钦后路后,两面夹击文钦部。 张溪稍微琢磨了一下,脑子里的固有印象,开始发挥作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