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男儿本自重“横”行!-《指裂山河》


    第(1/3)页

    响水?琮,如同琴声清脆悦耳百鸟丛鸣,已是杂树生花时节。

    日渐和睦,微风略熏,没有燥气,尚只是万物献岁发的初春。

    李巍站在莫愁湖边,看着杨柳:

    “杨柳青荫,偏碍游丝情。诗人也好生意懒,见此游丝便静临比兴。”

    李巍叹了叹气。

    原因无他。只因为无奈的愁绪在春天变得特别昌盛,而他无法掩饰住的欣喜和由特带的精神敏感引起的故意伤春的心情纠结在了一起。

    “文人之道,必须敏感。若无观察力,何以鸣文道?何以成皇帝之道?”

    “古来帝王,皆是攻伐谋韬者,深思精虑,及凡人所不能想。”

    “《战国策》,虽精修实际,却无过多理奥,只能算作《鬼谷子》的白话文而已;而《鬼谷子》,晦匿幽曲,凡人难通其径。若无极高的思想境界,无术数奇擘,也不能得其精髓。”

    “《鬼谷子》是帝王之书。若没有极其坚实的基础也根本无法领悟,也无法从中学到帝王之术。虽说先读《战国策》,可以帮助理解《鬼谷子》中的一些我疑杂,但不明《易经》体要,何以审算《鬼谷子》诡奥之心?”

    “而《战国策》,只能当做故事,明晓即可。若在《鬼谷子》中遇到相类的事物,《战国策》也只会、也只能成为一种解释,不可相提在同一高度。这样,势必须连类不穷的灵感,方可在时至心融时顿悟《鬼谷子》的部分诡奥!”

    “时至心融,所谓顿悟。不是以天才的领悟,而是突破坚实的基础造成的瓶颈,不仅需要推演,而且需要指衍。若是固守陈规,领悟仅有的体要,那是天才,但不得其精髓。如同上位者,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而若为臣子,虽可以越堑拔擢,但资格不老,底气不深。”

    “据典籍而推,五帝三王相为阴阳变转及更替之道,而三皇为何?”

    “皇,是独一无二!”

    “商纣、夏桀、秦始皇、隋炀帝虽为暴君,但举历史而观,这四人无疑是以霸道打通了进入皇道的途径

    “而楚霸王项羽?”李巍笑了笑,“呵~”

    “项羽虽然称霸王,但他的霸道无皇者心谋的深远心思,他虽会战谋但不测人心。而皇道者,必负起了巨大责任或者怀着强烈**。当他们觉得已不必再‘负责’的时候,他们会厌倦,从而找到一个可以解脱的方式来向世人谢幕。

    “如伏羲华山出世,神农药草归心,燧人取火掌控,地证皇道;而商纣、夏桀、秦始皇、隋炀帝,虽只是入皇道不深,但谁不是以为自己一人天下,并且一时一人天下过!虽迷情于欲,但出身决定,心据高傲,身份养气得以假象称皇!”

    “虚荣心对于世人或许重要,但对于他们来说,更可能是一种对自己和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反抗,更加可能是世人所谓的称颂。伏羲怒而开龙门,是为仁慈万物;神龙怒而尝百草,折磨己身,是为仁慈世间病痛者;燧人怒而掌控天火,是为权力及惩罚世间百态。

    “当然,商纣、夏桀、秦始皇、隋炀帝不可能都被传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有着巨大的**,拥有者至极权力的底蕴,拥有纵绝古今的霸道,虽为昏君,但不是怯懦的昏君!

    “皇道者,必横,也必纵,是为四极。而人皇伏羲,地皇神农,天皇燧人,为三极之训,第四极众人莫知,故是以为天地制《神纪》,为神极!”

    “三极彝训,而《三坟》代表皇世;而第四神极《神纪》。所以说,皇道在极!”

    “而怒、欲、专横、霸道等皆是一种极端,而不是那些所谓皇帝的制衡之道,因为皇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极!”

    “呵~好像也是与今天人们所说的处世圆滑相对的固执之类,人们说的是还有点人格缺陷……”李巍自嘲地笑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