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如何取舍-《龙神异界维和记》


    第(3/3)页

    处富贵之地,悉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思念衰老的辛酸;居安乐之场,体恤患难的景况;处旁观之境,原谅局内的苦心。

    太上感应经上讲:谩蓦愚人。

    他的意思是:使用诡计来欺骗愚人上当。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凡是使用诡计设骗,令人堕入了他的圈套之中,就叫做谩蓦;而又加诸在愚人的身上,则尤为可怜。即使是愚人不能够报仇,但是冥冥之中,自然会有代为报仇的人啊!在愚人来说,并没有受到损害,而我却先受到了损害啊!

    太上感应经上讲:贪婪无厌。

    他的意思是:贪得无厌而不知足。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以口取物叫做婪,就是形容人的贪心,就如同口对食物一样,永远都没有厌止,没有穷极啊!老子说:‘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的人,就是贫贱也很快乐;不知足的人,就是富贵也很忧愁,世人的贪求,等到了数满的时候,终会归于消耗散尽的啊!这个道理固然不必再说,而且还会落下一场的灾祸和罪孽,则更是难以了结了啊!

    古话说:‘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贪得无厌之求呢?难道是在为自己的子孙算计吗?却不知道俗话讲:‘子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子孙强如我,要钱做甚么?-太上感应经上讲:咒诅求直。

    他的意思是:在神明前告状、发誓或诅咒,求神马上证明他的道理是对的。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向神明咒诅发誓,不一定要形诸文字奏牍;凡是与人忿怒争吵的时候,妄自的呼唤召请神明,就都算是咒诅啊!按照咒誓章说:‘凡是一个人在咒诅的时候,则周围的人,也多会诅咒他,而一切凶恶之鬼,也就得以乘虚而入行其祸害了;若不是诚心的忏悔,恭请天神降临解除的话,那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断除咒诅的祸害了-所以怎么可以咒诅呢?

    关于这个有这样一个故事,你们听下,看看有啥想法:明朝万历初年,西华的里役王著,与缴纳赋税的人家,在为所积欠税钱数目的多寡而争执时;王著就向城隍发誓说:自己是对的;当天晚上他就睡在扬善寺;半夜忽然听到喝斥开道的声音,就起床查看,见到一位官员,站在火炬下面;戴著头巾,穿著红衣,旁边还有许多的卫士拥护著;官员大声的命令,二位壮士就拿著刀走向王著;这时候,王著立刻拿起了茶几上的墨砚向壮士丢掷;但却被壮士手中的刀给刺中,口颊都流著血,寺里的僧人被惊醒;而起身探视,却是不见一人,这才知道刚才王著见到的官员其实就是城隍爷啊!第二天早上,王著就穿著囚犯的服装,到城隍庙向城隍爷谢罪认错;看到庙中的神像,就跟昨晚梦中所见相同,而在城隍右边的那位拿刀的侍卫,身上竟然还有墨汁的痕迹呢!过了一个月,王著口颊上的刀伤才痊愈,但是刀痕却是很明显。

    太上感应经上讲:嗜酒悖乱。

    他的意思是:嗜好饮酒而常醉,违背情理而乱性。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酒能乱性,如果一个人嗜酒成性,那么他所遭受的损害就非常的大啊!酒醉的人,善念都不见了,而恶念却是炽然的勃发;清醒时绝不敢做的事情,也绝不敢说的话,在醉的时候,就全都敢做敢说了;所以饮酒而能够节制的人,就称酒为太和汤,或是忘情友;而饮酒不能够节制的人,就应视酒为柔魔,或是甘毒了。

    在大智度论中,列出了饮酒有卅五种的过失:一、现世的财物空虚耗尽。因为酒醉之后,心没有节度限制而花费无度的缘故。二、产生众病的根源。三、打斗诤讼的根本。四、全身*,就如同牛马一样没有羞耻心。五、醉后跳舞骂座,恶名在外,令人讨厌嫌弃,不尊敬他。六、蒙蔽了智慧。七、应该得到的东西而却得不到;已经得到的东西,而又遗失了。八、匿事全都说了出来。醒了之后,则又追悔。九、种种的事业因而荒废做不成功。十、醉酒为忧愁的根本。因为醉中造了许多的过失,醒了之后,则又觉得惭愧忧愁。十一、身体变得软弱无力。十二、身体的健康脸上气色都变得很差。十三、不知道要尊敬父亲。十四、不知道要尊敬母亲。十五、不知道要尊敬沙门。十六、不知道要尊敬婆罗门。十七、不知道要尊敬伯叔及尊长。都是因为醉了以后,精神恍惚,无法分辨的缘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尊敬法。二十、不尊敬僧。二十一、与恶人结党闹事。二十二、疏远贤明善良的人。二十三、变成破戒的人。

    “我的最好重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