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龙神异界维和记》


    第(1/3)页

    第二百零五章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着这样的: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有而又喜欢布施,但是他到了三十五岁的那年,忽然生了病,病情还突然的转危;而且自己还说出了曾经到过阴间,遇到了几位老友向他问道:‘恩公!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老友们就为他礼拜求教一位冥官,冥官说:‘符仲信这个人本来是饥寒的命,因为他的心喜好布施救济别人,所以能够白手起家;寿命本来可以活到五十九岁,但是因为他不烧香,早晨晚起床的缘故,福报寿命到今天已经削尽了。老友们说:‘这两件事只不过是小的过失而已,怎么会如此的严重呢?冥官说:‘不烧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的念头,怎么可以说是小过失呢?大家听了,颇为惊奇的看著符仲信说道:‘厚德像符公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这两件事而削减了寿命,那么一般人又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放纵自己呢?没多久,符仲信就死了。

    太上感应经上讲: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他的意思就是: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这是太上教人先从避免犯过做起,这里所讲的几百件,就是篇中所列举的,从‘非义而动,到‘死亦及之的所有过恶。前面说的夺寿,是教人知道有所警惕;现在又说长生,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勇于改过行善;虽然是小小的过失,也不敢犯,就必定会得到长生的善报了。尤其是学道的人,都是以积善、培养自己的道德为根本的行持。在儒家来讲,称为四端百行;在佛门,则称为六度万行;在道家来说,就是三千功、八百行。这些都是积善避恶的说法。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着这样的:有位名叫杨正见的女仙人,她修持的功夫,再没多久就可以登真了。但是上帝责怪她小时候,她的父母正在准备钱缴税,杨正见看到了,就私下选了税钱中特别圆特别好的二文钱藏了起来,这就叫作隐藏官物啊!所以上帝就下令,贬谪杨正见再留在人间一年。紫虚元君与茅君,共同在清虚宫里校对勘定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一下子被刷下来的真仙就有四十七人之多;刷下来之后,又再次的重审,仅有两人得以通过而重新上榜啊!这是因为他们怀著*欲的心来修持上真的事,这就不能不没有过失了啊!私藏二文钱是很小的过失,而仙人的修持,又在功过互相较量后,尚且被如此严厉的谴责,更何况是那些任意随便不知道避免犯过的人呢!

    太上感应经上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他的意思就是: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这一节,一直到当立三百善,则是太上列举行善招福的大纲,先教人众善奉行,即可以招来福报。道就好像是大路一样,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荆刺险阻,即非道。本篇中从‘不履邪径,一直到‘与人不追悔,都是道,也就是行善。从‘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都是非道,也就是作恶。而‘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这两个‘则字,最是吃紧著力;因为是非只在当念的分辨,而进退则必须要即时的决定;在这个紧要的关键处,一定要下斩钉截铁的手段,不能够有一丝毫犹豫不决的心念啊!

    太上感应经上讲: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他的意思就是: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