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我们再说说这个猕猴出处,这六耳猕猴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何师承来历?真胆大包天,竟和悟空打到观音、地府、天上和如来处而一点不惧。如果他是真的大圣,悟空就是假的了!而他的本领和大圣一般无二,偏又扮做悟空,六耳猕猴值不值得?他这么大本领,也应该成就一番事业才对,起码也是个齐天大圣! 大概比较一下二猴的法力,孙悟空在方寸山修炼出72变拥有可移山绞海之神力是绞海并非是架海,孙大圣拥有龙宫之宝大禹定海神珍铁,金箍棒在打击力上怎么样也胜过六耳猕猴的铁棒,套用老龙王的话:“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所以定海神针的打击力应该没人会怀疑。 孙大圣除上面所说的神力、法术和打击力方面,更比六耳猕猴优胜的是他曾偷吃过千年蟠桃和无数的仙丹,早成了铜头铁脑、金刚不坏之体。而六耳猕猴竟能和大圣处处战平手,可见其武艺在大圣之上。 大概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期间天地间又不知出了多少英雄,像小张太子、六耳猕猴,这时天上又非是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了,六耳猕猴想靠当年悟空那样闹天宫出头己不可能,悟空的本领又搁住了五百年,六耳猕猴能和他战平手一点也不奇怪。以他的本领,早知道大圣保唐僧取经大业是日后成佛的进阶,所以想扮做悟空赚取个进身之路。当六耳猕猴被悟空一棒打死,如来一句善哉掩盖了他是罪魁祸首的本质,因为:如果如来不用钵罩住六耳猕猴,悟空根本打不死他,而悟空打时他也不出手阻拦,其实他原本就知道六耳猕猴会死于悟空之手,因为,他既知过去未来之事,又能普查周天之物,这事能算不出来?所以六耳猕猴是死于如来之手!否则,如果两猴联手,如来也未必能制得住他们,再骗而用手压,不好使了,两个呢,天地间有一个就够不安宁的了,哪能让他存在更多? 如来讲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另一面,是皈依佛法、灵台澄明的孙悟空与草莽中的顽劣异常、野性难驯的孙悟空的交战。 六耳猕猴打伤唐僧,抢走取经包裹,在孙悟空的脑海里,未必没有这样的念头,看他最开始跟随唐三藏时,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他心怀不善,想要打唐僧,唐僧责怪他“怎么欺心,敢打师傅?”。佛家讲天人交战,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心理的一个倒影,它是孙悟空心中的恶念,是孙悟空的心魔,孙悟空有这样一个卑暗的心理,因此就幻化出这样一个妖怪,岂不见六耳猕猴抢了包裹后是回的水帘洞? 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在西天路上打死的本领最高强的妖怪,也许就是他本身的恶念,除去六耳猕猴,也就消灭了自己恶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佛家弟子,这也许也是吴承恩创作出六耳猕猴的本意。 在谈谈记载他的万代传名吧,论武功,他和悟空不相上下;论变化,他瞒得过观音的法眼;论特长,他“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个是悟空都没有的。以他的本事,又终于等到了悟空被逐的绝好时机,如果想杀了唐僧,吃肉长生,实在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可这个猴子,居然只是想假冒悟空,他打伤唐僧,也只是希望唐僧绝了悟空跟随取经的退路,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抢走唐僧的护照,以便于他自己的成功立业。 这是很容易让人感觉诧异的了。以他的能力,他可以把坏事做绝,吃了唐僧肉以长生,他不要;以他的本事,他也可以做逍遥派,快活自在地生活,就象当年的孙悟空,占上一个小山头,自封个“XX大圣”,估计玉帝、佛祖也不会来妨碍他,可他也不要。他宁愿抛弃自我,涂改履历,不惜以轻微的犯罪手段(抢劫唐僧的护照),冒非常大的风险,以换取“万代传名”的可能。于是,人们不免认为,促使他这样选择的,是他的“理想”,是他对主流社会的渴望。简单地说,这是个有“历史污点”的人的个人努力。在文学作品里,我们看见过不少有“历史污点”,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能人,在“正路”走不通,或者走“正路”的代价非常高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自己的成功目的,在他们所采用的各种方式中,最有代表性的,也确实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就是以“杀人放火”去博得“招安”机会的宋江和直接以推翻现政府为目的,号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孙悟空。 这两人比较一致的做法,是使用了“暴力”这个武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