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参观、三观(求票求收藏)-《涩裸》


    第(2/3)页

    到了实验小学的门口,就看到屏幕上几个大字闪亮“热烈欢迎各界人士到本校参观”,热情洋溢的氛围将他们几个都感染了,他们激动地准备跨入学校,突然从门卫室里杀出一个保安。

    “站…站…住!”此门卫有点结巴。之前他是个阿兵哥,有一次在单杠上表演,身子在半空中转啊转,转啊转,突然双手离杠,身子飞到了软垫范围以外的“硬垫”上,趴着一动不动。战友将他抬起的时候,地板上只留下一排牙齿和一滩血。他被摔烂的下巴被缝合了,但是从此说话结巴。军队不养伤兵,于是让他提前退伍,为表示诚意,队里还给他找了个单位就是看守这所学校。保家卫国和保护青少年其实是一个概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牛顿,遇到兄弟了,这事就交给你了。”小胖见那保安有意为难他们,叫牛滔滔代表干涉。

    “兄…兄…弟…什…什么…事?”牛顿挺身而出,就凭他现在是新晋的语文科代表,应该为集体做点贡献

    “你…你…敢…学…学…我?”那保安生气地怒着嘴,露出一排金sè的牙齿。

    “我…我…没…没…学…你!”牛顿连忙解释。

    “呵!呵!”那保安指着牛滔滔刚才说话的表情,更加生气了,“这…还…还…没…没…学…我?”

    “哇!哇!”牛顿被误解,也开始急了,“我…真…真…没…学…学…你!”

    “这…这…还…不…不…算…吗?”那保安气得脖子的青筋绽放,开始卷起袖管。

    “这…怎…怎…么…算…算…是…学…你?”牛顿见他卷起袖管,露出肌肉,更加着急地想让那保安知道他们是难兄难弟,有着共同的语言。

    “**!我本来他妈就是大舌头!”牛顿急中生智,豁出去了。

    “**!你他妈没笑我结巴?”那保安惊讶,久违的说话流利,让他无限怀念。

    “他妈的兄弟!”牛顿伸了自己的长舌头向他打招呼。

    “他妈的兄弟!”那保安开始对牛顿表现出亲切感。

    大队已经逼近,脚步声响亮。那结巴保安赶紧吹响口哨,马上又从校园里跑出四个保安列队欢迎。

    “一…起…的?”那保安指着队伍,笑问。

    “是!”牛顿点头。

    “回…头…”那保安深情款款。

    牛滔滔回头,只见灰尘翻滚,并无异常。再回头时,那保安已经归入欢迎的队列,他本来是想对牛顿说“回头再招呼你”,岂料牛顿当真回头了,他没说完,拍了一下牛顿的肩膀就跑开了。

    一进校门就看到一个手握步枪的军人铜像,实验小学成了众学校参观的对象都拜这铜像所赐,他便是那某某名人革命烈士。那铜像微微斜着身子,双眼深邃地望向远方,这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动作“放眼未来,瞭望光明”,顺道可以站岗看看鬼子来了没。雕塑师有意让铜像上半身**,以秀傲人的身材,果真见得小腹上和手臂上的肌肉像被冻僵的馒头。可惜胯下一马平川,雕塑师为了与爱神丘比特做出区别,在胯间画了几条线表示铜像穿着裤裆。这几条线经不住风吹雨打,逐渐被磨平,所以咋一看这铜像给人全身**的感觉,也使人容易幻想他大抵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被阉的**员。

    小胖看到铜像,兴奋不已,冲上去爱抚那假枪和肌肉。那都是男人的象征。他还爬到台上,摆了一个瞭望远方的姿势,兴奋过度,忘了铜像的身份,想跨上背当马骑,保安见状将其遏止。

    大队cháo涌而来,惊呼“这就是传说中的某某啊?好壮啊!”

    小胖被从铜像上面扯下,对铜像仍爱抚不止。现在很多名人流行在一些动词面前加一个限定词“处女”,以示他们对该动作的尊重。前些时间看到某女星上台表演后接受采访,一身妖艳打扮的她居然娇滴滴地说“我把自己的处女唱献给了《神州音画》(某电视台节目)”。很难猜透这“处女”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意义,只能猜测是他们发出那个动作——如唱——贞cāo就被人玷污了——如被该电台。不过,既然前面再隆重其事地加个“献”字,也正好说明他们的贞cāo是心甘情愿被玷污的。

    小胖为了表示对革命前辈的尊重,学起名人的腔调,大喊:“我把我的‘处女摸’献给党了!”

    小胖有点激动,声音抖擞,加之人多嘴杂,他的声音不是很清楚地被吸纳。也正因为如此,女生惊倒一片。

    “小胖啥时长出**啦?”

    众女生虽然对党也顶礼膜拜,但自觉还没有达到真的顶着**崇拜。小胖的自觉xìng如此之高,早就应该将其拉到贵州习水县去孝敬那些嗜好piáo幼的党员。他们也就不必因为这般亲民爱民而委屈地被控告,不必因为这般亲民爱民而委屈地被谴责!

    过了铜像就到了一个油漆发亮的“雅阁”。雅阁里面有张油画,画着一男一女并肩望着一个五角星,很像老版的人民币图案上的其中两个人头。听实验小学老师的专门介绍才晓得这里称为雅阁是因为发生过一段浪漫的爱情,主人公自然还是那某某烈士。见那老师给别人作过无数次的介绍还依旧一脸笑容,就知道她曾经陶醉于别人的爱情就再也没有醒过。她着实有当好一个导游的潜质。当导游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同一个风景区向不同的人介绍过无数次之后还要用她惊叹的面部表情欺骗顾客“她对此景百游不厌,如果有来生,还要在此浸泡”。

    一向喜欢关注名人事迹的萧仁在雅阁的墙壁上看到些许对雅阁来历作介绍的文字。那文字是后人提上去的,很草,看得萧仁心情有点烦躁,很多字看不懂只能跳跃而过。也许是那题字之人故意用漂浮不定的文字来表示事情是发生在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