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344章 巧遇(二更) 听着说要鉴笔迹,下面的朝臣一怔,不由地议论起来。 “不知皇上找谁鉴定?”廖首辅说。 “众爱卿说,谁好?”正宣帝有些耷拉的眸子往下面的朝臣一掠。 朝臣们不由低声商量起来。 过了一会,才见上官修拱手道:“回皇上,若论起书法造旨,咱们京城里,自然是林国公当仁不让。而且林家世代出帝师,是咱们大齐第一大鸿儒,国公不但书法造旨高,而且为人公允。” “上官统领说得不错。”程府尹道,“去年微臣办一件大案,也是有人冒仿笔迹,找的林国公帮忙,到底是识破了。 “林国公?”正宣帝点了点头:“此人不错。除此之外再找二人,方是公道。” “回皇上,若说辨别笔迹,有谁比得过骆公公。”说话的是蔡结。 “骆公公?”众人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 怔了一下,才有人想起,那骆公公正是先皇手下第一宦臣,现在正在凌城养老,许久不进京了。 这骆公公狂热于古玩和书法,极具鉴别之能。 “再来一人……”兵部尚书乌峰道,“微臣觉得,法华寺的了空大师如何?” “不错!”众人听着,连声点头。 了空大师佛法高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主要的是,他是方外之人,最是诚实可靠。 “那就这三人吧。”正宣帝很满意,点了点头,然后疲惫地揉了揉头上的太阳,“都散了吧!” 朝臣们连忙跪安。 等正宣帝离开,朝臣们才陆续离开,而太子和冯侧妃都被关押进了大理寺。 因着骆公公在凌城,而了空大师即在京外法华寺,所以此案得三天后再审。 宫外的书生听得要鉴定笔迹,而且请的是颇有公信和威名之人,并没有徇私的意思,倒是一下子全都闭上嘴,各自归家去了。 外头的百姓们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等着结果,也打听着大理寺那一边的动向。 “你们说,太子殿下是不是冤枉的?” “这个倒是难说了,毕竟冯侧妃可是住在太子府,听说有个女儿……啧啧,说不定是个顶罪的。” 立刻就有人反驳:“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反正过几天自有结果,咱们都等着吧!” 鱼桂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