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2)文圣(至圣)——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而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位。 (3)元圣——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4)医圣——张仲景 (5)谋圣——鬼谷子,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他通天彻地,精通百家学问,人不能及,其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范蠡、甘茂等五百多位,个个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6)史圣——司马迁 (7)字圣(造字)——仓颉 (8)心圣(心学)——王阳明 6,总之,既然有读者提出这句话有歧义,而小说毕竟不是考据论文,过细分辨并无意义。因此直接删去,也不影响整体故事。 7,但是依然应该做一个提示,圣人从来不是孔子专有的一个名词,否则老子、仓颉、王阳明都算不得圣人,中国的圣人们被子孙阉割的就有些厉害了,我个人不认为这是尊崇孔子,独尊儒术是统治者的需要,读书人热情吹捧是因为科举制度带来的巨大利益——可以做官、可以敛财,最低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自助,豁免钱粮\/\/得到投献,见官不跪,受法律保护等——而且是非皇族和贵族获得晋升的唯一途径。 8,孔子的头衔也是一点点丰富的——当然是统制阶级的需求,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多年,过的不很如意: (1)鲁国相国:51岁以后,孔子鲁国大司空转任为大司寇,并兼任代理相国。 (2)国公爵位: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3)尼父荣誉称号: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4)国公爵位: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5)尼父荣誉称号: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6)先圣、先师荣誉称号: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7)宣父荣誉称号: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8)太师官位: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