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老子再上紫霄宫-《天道恩仇》
第(2/3)页
童子闻言笑曰:“ 师尊观你凡心未了,无修道诚心,因此才逐你下山。”
老子怒曰:“ 何出此言。”
童子曰:“ 你有妻女牵绊 ,怎能修得正道。”
老子道:“ 若可得道,她二人亦可各自修行,何言羁绊 一说?”
童子道:“ 道兄还请下山吧,若有缘,必还可相会。”
说罢,童子闪身不见,而那紫云宫也消失在虚空之中。
老子长叹一声,本想大骂几句,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看来,我与仙道无缘,还是先回故里别作打算吧。” 老子无奈,只好匆匆往回赶。
只数月,便回到了故里。
但眼前的一幕将他惊呆了,自己方才离开三年有余,家中竟破败如斯了?难道家中有了变故?
于是匆匆走进院中,院内一棵古槐荫下,一位白发垂地的老妪躺在藤椅之上。
老子匆匆上前躬身施礼问道:“ 请问婆婆,可知道这里的主人去往哪里了,怎得短短数年,这里竟变得如此凄凉?”
老妪听闻,身了一阵颤抖 。而后用尽全力想要坐起来,可惜并未成功。
只得伸出自己干枯的右手朝着老子站立的方向,抓了一下。嘴唇轻轻的抖动,却又发不出声言。
老子急忙蹲下身子,俯耳在老人身旁,竟听到老妪弱弱的抽泣之声。
老妪一把便抓住了老子的衣袖,便再也不肯松手了,那布满白雾的眼中,早己泪眼娑婆,口角轻颤道:“ 你…你可回来了…”
老子闻听此言,身子一震,几乎瘫 倒。急忙抬头望向这老妪,但见她虽然年迈苍苍,白发披肩,完全一幅灯烛残年的的样子。
可是,在她宇间却有着十分熟悉的感觉:“你……你是恨天?你怎么……”
老子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这老妪竟是自己的结发之妻,一时间不由得他泪如雨下……
“天那,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这是在梦中不成。” 老子紧紧抓住老妪双手,望着她那枯槁苍白的面容,半晌说不出一向话来。
恨氏强打精神长叹一声轻埋怨道:“ 你…你说最多三年,便回来接我母女,为何,为何你这一走便是三百年。为何呀……” 言罢,又泣不成声。
“三百年?怎会三百年,我明明记得只走了三年,怎会三百年?” 老子摇头否认否道。
可是若只是三年,妻子怎会由青春靓丽的美妇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妪?
“难道是……必是那老道哄骗了我,我定去寻他讨个说法。” 言罢,刚欲起身,忽然想到别离,急忙问恨氐道:“ 离儿呢,我那离儿又在何处?”
恨氐握着老子的手,强行提出一口真气,断断续续道:“ 我…我在此等了你三百年,便是要告诉你,在你走后第九个年头,离儿便离家去寻你去了,也说三年后若找寻不见,她定然回来,可…可她一去三百年渺无音讯 ,只留下老婆子我一人在家苦苦守候,三百年呀……”
老妪此时早己泣不成声,一口气也散了:“ 找回离儿…找回离儿,”
言罢,身子顿时缩成一团,化成一团桔骨,一道灵魂投股去了。
老子手捧着爱妻的一缕残衣,瞬间泪奔,也顿悟了:
日月星辰皆有定数,何况人否?
人既有生,必有一死。死亦是重生,生亦是亡人之死,周而复始无穷尽也。天地如此,人生亦如此,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人生既如斯,还有何物放不下呢?倒不如修得天道,永不堕轮回岂不妙哉。
老子心念及此,既安葬了恨氏,便离开了家乡,一路朝须弥山仙宫而去。
此时,早有白玉童子驾祥云而来,架起老子便飞回了紫云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