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皇帝小圣人(上)-《作夭记》
第(2/3)页
这里的升,是指学所影响力和财力的上升。
当初他接手的时候,学所对十四岁以下的学生是免学费的,而且军户子弟还免吃住费用,且有钱、有权的人家上私塾,请私教,名门望族更有自己的学堂,根本不会来学所和平民一起学东西,上层阶级是瞧不上这种下等学所的。
而那位安仁皇帝,真就是个圣人德行,不亲贵族,亲百姓,历来朝廷,虽然都提倡减民负,但各种政策下来,百姓还是被盘剥的厉害,这位圣人皇帝倒好,亲政以来把尚京城的贵族剥了三层皮不止,最痛的一层,当属收回土地一事。
而设学所,教化百姓,这又会断了贵族的上升通道,以前科考的学子多以贵族中榜居多,毕竟贵族的优势资源更多,贫寒学子能出头者还是稀少,现在大夏皇朝将资源倾向于中下阶层,以后科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者高中,贵族不再有优势。
最主要的是,国学监的教材真的大不一样,连姬君闲都不明白,这地理化是什么鬼玩意儿?若是不考文章,考别的,好嘛,贵族都不来国学监学,那科考?靠边站去。
姬君闲也忙,秋后的科考安仁帝有新规,除了以前的文武科考,还增加了数学,匠考和美艺考。
除此之外,还密令姬君闲在以前国学监的原址成立军学所,学得就是为帝王所用的龙韬武略,而这些东西,历来都是君上才能掌握的东西,姬君闲实在不明白安仁帝到底在想些什么,但他遵旨而行,反正有夭夭做狗头军师,万事不愁、不怕。
所以国学监一下子收纳三万学子,要从学生身上平衡收支,那就是做梦,可夭夭给了解决办法,学生不能光学习,还得创收,有新技术出来,应用到民生中,那是可以分成的,所以,她不管哪个学所,都以出成果为首要目标,并立下奖励。
难得一日下午清闲片刻,夭夭找到差点被文案卷宗淹没的姬君闲,两人决定偷得浮生半日闲,相邀逛起了学所,去的是中央国学所,地处尚京城中心君威道上,就是以前的御医院直接改为了医学所,一半地方用于看诊,一半用于学习。
之所以来这里,便是因为医官们对新政的意见最大,以前拿着朝廷俸禄,就只侍候宫里或朝里贵人,现如今给平民看病,医官大人们个个觉得没面子,消极怠工的厉害。
之前姬君闲来找过夭夭想办法,夭夭给的主意就是从民间聘请一些乡医或者尚京城里走街串巷的郎中,因为开堂设馆的大夫都是有声望的名医,人家给大户人家瞧病,收入丰厚,不会来医学所坐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