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请谢缙吃一顿火锅-《臣等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


    第(2/3)页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编纂的《永乐大典》。

    谢缙出生在洪武二年,五岁能背诗文,七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授庶吉士。

    朱元璋欣赏谢缙的才华,留在御前参赞机要,升翰林学士。

    十九岁的谢缙,已经站在无数人仰望的高度了。

    仔细想想,十九岁的自己在干嘛?不过是全省第二名罢了!

    朱允炆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来到谢缙身边,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语重心长道:“谢卿这是在作甚?御哭闹可是大罪!”

    “啊?”

    谢缙听到朱允炆的话,陡然一惊,连忙擦干眼泪,委屈巴巴的道:“陛下,臣听说您登基了,特来恭贺您....”

    “可那朱高燧,却要将臣带往诏狱受审.....”

    说着,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朱允炆见状,再次叹了口气,心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谢缙年少居高位,缺乏社会磨砺,狂妄自傲,总觉得错都是别人的。

    所以在老朱一朝,今天指责这个御史不干人事,明天说兵部玩忽职守,后天再写个奏折,跟老朱较劲。

    没混两年官,就得罪了不少人。

    再后来,实在有人看不下去,便跟老朱弹劾他。

    老朱虽然惜才,但也觉得这家伙需要磨砺,就让他去江西考察。

    结果刚跑到江西没多久,他又开始作死。

    老朱实在无奈,只好将他打发回家,闭门读书,并约定十年之后再用他。

    于是,谢缙的心态崩了。

    他觉得自己只不过说了几句实话,怎么就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读书人做官,不就是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吗?不就是为国家效力吗?

    那些整天不干正事,溜须拍马,遇到难题就互相推诿,甚至把握重权,不关心民生的人,凭什么能占居高位?

    自己这个为国为民的清官,为什么是这样的待遇?

    这不公平!

    罢官的日子,谢缙非常苦闷。

    他想念京城的繁华,想念皇帝的器重,想念众人的仰慕,甚至想念春花楼的美酒。

    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敢违抗。

    只能在家一边读书,一边数日子。

    就这样过了七年,直到老朱去世,他才以奔丧为由,跑到京城,希望东山再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