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 黄子澄被气得够呛,齐泰顿时站了出来,怒道:“你方孝孺好歹也是南方人,竟然不为南方学子着想,居心何在?” “我方孝孺虽是南方人,但一心为国,心里只有朝廷。” “既然你心里有朝廷,那就应该知道,倘若南方学子得知北方学子有补贴,该如何作想?” 方孝孺皱眉:“陛下开恩科,乃施恩于天下学子,这本就是最大的恩德,倘若因为这点补贴就怨恨朝廷,那朝廷还能用吗?” “这……” 齐泰被方孝孺驳得哑口无言。 其余众臣也对方孝孺刮目相看。 他们不知道方孝孺身上发生了什么,但如此伶牙俐齿的方孝孺,还真让人意外。 眼见黄齐二人被方孝孺驳得说不出话来,朱冠文笑呵呵的打圆场道:“好了,三位爱卿都有理!” “不过。”说着,他话锋一转:“朕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陛下若是也补贴南方学子,那朝廷的支出将会增加一大笔,这样不妥。” 户部尚书郁新站出来拱手道。 “臣等附议!”其余户部官员也站出来附和道。 朱冠文打量了他们一眼,旋即摆手说道:“朕的意思是南北分卷考试,按南北不同的录取比例来选拔进士,再进行统一殿试,南方学子若先来,就先让他们考试。” “这……” 众臣闻言,微微一愣,下意识望向吏部官员。 吏部尚书张紞站出来拱手道:“敢问陛下,采用何种录取比例?” 朱冠文想了想,笑道:“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其实是当初杨士奇向明仁宗朱高炽提的“南北卷”设想,后来被朱高炽采纳了。 意思就是,南卷录取十分之六,北卷录取十分之四。 明面上给了北方学子恩惠,但同时也给了南方学子好处。 这是一种政治平衡。 当初南北榜案,其实反映了明朝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南北学子之争,最后也演变成了南北官员之争。 所以才会闹得那么大。 朱冠文把“南北卷”的设想提前,也是想平衡南北官员的心态,否则又来一个南北学子事件,那就有得头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