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才多大啊...... 在还是长孙身份的时候便提出了如此惊人的策令,当他成为太子成为皇上后呢? 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又会变成什么样,他郭济都不敢再想象。 刚刚从那地上被扶起来的郭济,再次跪在了朱瞻基的面前。 “殿下,微臣愚昧,竟敢以臣这愚昧浅薄的见识妄自揣测殿下的惊世之策,请殿下赐罪!” 可当朱瞻基听到他这话后,却是皱着眉头说道:“怎么又跪下了?什么赐罪不赐罪的事情。今儿你我之间没有君臣之别,只谈推行新政的利弊。快起来。” 见朱瞻基这么说,郭济也缓缓从那地上重新爬了起来。 “如今我也将朝廷的新政策令全部跟你说了个清楚,若要在这镇江府内实行,你觉得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听着朱瞻基的话,郭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殿下执法已将新政推行的大致经络说了个清楚,其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当然在推行的过程当中还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但只要朝廷能够给予镇江府衙足够的支持,臣定竭尽全力,为朝廷办成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不辜负殿下太子以及皇上的期许和栽培。” 听着这郭济的话,以及他脸上那郑重而决绝的表情。 朱瞻基瞧着这郭济,是越来越喜欢欣赏了。 这敢说的人天下多的是,可是敢说却又敢做的人才是真正的朝廷干吏,大明肱骨! “好!” “如今朝廷的正式文书虽然还没有正式的下发到南直隶的各州府县,但你既然已经清楚了其中的内容,那便开始着手办吧。” “至于朝廷的支持,本殿下会在镇江府内待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之内你能办多少的事情,就看你的本事了。此次镇江府的新政改制能否震惊天下,成为整个南直隶、甚至整个大明朝的表率。你郭济又是否能成为大明朝官员的表率,机会给你了,就看你郭济这次有多大的胆量了......” 朱瞻基的话虽然没有说的那么露骨,但他所想表达的大致意思也全部说了个清楚。 我大明朝的皇长孙朱瞻基,就在你镇江府内为你坐镇,你可以不用顾及任何的阻力和压力,所有一切的阻力和压力都由他朱瞻基来承担。 至于你郭济能否凭借此次新政推行一炮而红,震惊天下的同时,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机会是给你了。 能否做到就看你自己的才能与胆量。 显然,在朱瞻基说完这番话后,那郭济也立马明白了朱瞻基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不过,相比于能否凭借这次新政推行一炮而红,甚至震惊天下的同时,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他郭济更看重的是,一旦此次自己助长孙殿下完成了在镇江府内的新政推行,那也就意味着,他这位曾经的太子门下,将正式的进入到太子党的核心圈,也就是成为这位长孙殿下的嫡系。 因为世人都清楚,太子之所以可以在监国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外,这位好圣孙,才是决定皇帝朱棣立储之心的关键。 这一点不仅仅只是因为外界传闻。 从此次太子被免去监国之权后,长孙殿下又重拾监国之权便能看得出来。 加上这位长孙殿下在自己面前刚刚所展现的才能,可以猜想到,这样的天纵奇才落入皇帝朱棣的眼中,会是怎样的情景,真的会视若无睹吗? 如此种种,他郭济还有什么理由不顺着当前的大势,扶摇直上?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他郭济都没有任何的理由! “微臣......遵命!” 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从郭济的口中说出,却让人听出了他内心的决绝与坚定。 瞧着这一幕,朱瞻基微微笑了起来。 他指着那饭桌上的酒菜,笑道:“郭大人,今儿这酒菜吃的舒服啊。” 闻言,那郭济也是轻轻一笑:“殿下满意便好。” 随之,二人纷纷大笑起来。 “行了,天色已晚,郭大人就回去学习吧。明日一早,或许朝廷的正式文书就下来了。” “臣,遵命!” 说完,那郭济在高兴的同时也没忘了礼仪,对着朱瞻基深深躬身一拜后,转身离去。 瞧着这郭济稳重踏实的举动,朱瞻基也不得不感叹起来。 “到底是自己老爹选拔出来的人才,敢说、敢做,偏偏还稳重踏实,没有丝毫轻浮之气........” 若老爹门下都是这样的人才,二叔能造反成功才有了鬼。 不过可惜,就算朱瞻基并不清楚,但也明白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太多的。 最起码对于整个大明而言,不会有太多。 自己也算运气不错,第一站到了这镇江府,便能遇见如此良才。 只要这郭济敢做,同时自己也有些才能,区区一个镇江府,还是毗邻应天府的地方,他一个皇长孙还是镇的住的。 再不济,就开杀! 总归一句话,新政推行势不可挡。 此乃天下大势! 想到此处,朱瞻基顿时对着屋外喊道:“善祥!” 听到朱瞻基的声音,胡善祥赶忙从隔壁的屋子里跑了过来。 左右瞧瞧不见那郭济郭大人的身影,便赶忙问道:“殿下,怎么了?” 朱瞻基笑着指了指桌上的酒杯说道:“来,与我喝一杯。” 闻言,胡善祥顿时一笑,眼中也隐隐有些期待,不过嘴上却还是说道:“殿下今天的心情挺好啊,看来与郭大人谈的事情很不错喽。” 朱瞻基伸手在胡善祥的脑袋上揉了揉,说道:“就你聪明,来,倒酒,陪我喝一杯。” 《第一氏族》 ........ 就当朱瞻基与那郭济交谈完,与胡善祥喝着小酒时。 岂不是在那京城的皇宫之内,他那老爹朱高炽也正与老爷子朱棣谈着事情。 “爹,那浑小子虽然是长孙,可到底是年轻了些,有时候难免做点出格的事情出来。万一到了什么地方遇见几个不开眼的家伙,儿臣是真怕他有个好歹啊。” 在自己太子妃面前一直都说着安慰话的朱高炽,如今到了老爷子的面前,才敢将真话说了出来。 虽然此行朱瞻基都在南直隶内,但南直隶有多大,有些偏远的地方就是坐马车也得三四天。 正所谓穷山僻水出刁民,这句话他们老朱家可是最清楚的。 要真让朱瞻基碰到这么几个,杀了那些虽然容易,可这儿子可就救不活了。 所以,为了自己儿子的安全,朱高炽亲自来了一趟皇宫,就是为了 想要老头子能派点人手过去。 最起码弄个百十来号的护卫,保证长孙的安全。 “您看.....是不是以爹你的名义先给各地下份旨意,让他们沿途保护好瞻基那孩子?另外,再从宫里,或者京城里调些人手过去?” 朱棣坐在那龙榻上,一边瞧着桌子上的折子,一边抽空瞅那老大两眼。 正当朱高炽见老头子不说有些急了的时候,朱棣这才缓缓开口道:“你以为就你这个当爹的关心大孙子的安全,我这个当爷爷的就不管他了?” 见朱高炽若有所思的模样,朱棣这才转过头继续说道:“人已经派出去了,东厂出去了几百人,在朱瞻基那小子沿途的所有驿站城池暗中保护,只要那小子不跑到南直隶外面去,就出不了意外!” 老头子这话说的斩钉截铁。 见老头子暗中早有安排,朱高炽的心中也是长长出了口气。 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忧道:“有爹你在暗中安排的东厂探子,儿臣自然是放心的。但爹,有时候那人心难测啊.....为了以防万一,您再下个旨意?” 在朱高炽看来,朱瞻基这一行所能遇到的危难不外乎就是两个。 一个来自于那些乡野之中的危险。 这一点既然有了东厂的探子在,必然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 而另外一个,便是大明朝内部的那些权贵官绅。 万一朱瞻基什么地方将他们惹急眼了,暗中使个什么招呢。 若能有老头子的圣旨下去,想必这些人也该明白其中的味道。 如此一来,自己那儿子的这一行,自身的安全定然不会再有任何的问题了。 然而,面对朱高炽的话,那老头子朱棣却是皱着眉头瞅了他一眼,说道:“旨意?大明朝的皇长孙出去,还需要朕下旨意才能保个安全?笑话!” “朕此次为何要那东厂暗中保护却不暴露?此次新政推行不仅对我朝廷而言事关重大,对那小子又何尝不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既然他愿意到那地方去磨砺,我们又何必过多的干预?” “玉不琢不成器,天天放在你的太子府里,这倒安全,有用吗?” 说这话的同时,老头子也是想起了自己当初在军中被那徐达大将军打板子的事情。 他朱棣之所以能在军中受人尊敬,可不是靠着他当初那皇子的名头。 如今他那大孙子也一样,既然他愿意,就让他去做,好好磨练一番,在知道地方上的事情不好办后,就会乖乖的回到京城。 至于朱瞻基所说的,他自己去地方上督办...... 督办个屁。 那些地方的官员有那么好湖弄的? 所以朱棣压根从开始就不认为朱瞻基能在地方上做出什么样的成就。放他离开也是为了磨砺。 后来想将他留下,也是不想让他去吃那苦。 可他既然去了,那就由着他了。 而那朱高炽在听着自己老爹的话后,顿时撇了撇嘴。 也不知道谁天天将那大孙子放在身边,怕这儿伤着,怕那儿碰着。 要说对那孩子的娇惯,谁能跟他老头子比。 一个长孙,天天跟他爹,跟他叔叔叫板。 这后边要是没有他老头子在做靠山,每次出事都堂而皇之的娇惯纵容这孩子,还拉偏架,动不动就臭骂他们仨兄弟一顿,那小子早不知道挨多少板子了。 能养成如今这没规矩的习惯吗? 现在倒好了,说他这个当爹的娇惯了...... 朱高炽无奈的摇了摇头,对自己家这老头子,他也早就习惯了。 见老头子既然心里惦记着这事,他也就不再多管了。 只要老头子惦记着这事,想到了安全的问题,他朱高炽还真不怕老头子不管。 哪怕今儿自己就是不来,那老头子自个儿想起来也会把事情给做的妥妥当当,最起码那安全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重生之金融巨头》 “那行,爹您忙吧,儿臣退下了。” 在朱高炽离开后,朱棣斜着眼瞅了下,顿时摇头笑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