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1993年,国内到处都在传染浮躁,金融领域乱成了一锅粥。 地方正府不再乞求朝廷给钱,他们忽然发现有更好的办法弄到钱:到银行去,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每个城市银行里的官员都是他们任命的,自然唯命是从。 中央银行对货币和信贷的制约不再有效,世界银行的专家也开始坐立不安,赶快写出报告,向华国发出警告:“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制止,当经济增长率放慢时,可能演变为一场金融风暴。” 其实就算不警告,国家也早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国家想出了种种应急的办法: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收回超过限额的贷款;股份制公司挂牌上市;削减基建投资;削减行政费用百分之二十;重新审查开发区;改革外汇留成制度;停止用“白条”支付农民的粮款;停止地方正府向企业和农民集资;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等等。 地方银行开始一步步收回发出去的贷款,并收紧贷款。 这一场整顿持续了8年,直到2000年才结束,从时间上看就知道事情有多么复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苦的拉锯战。 可是,毕竟是国家出手,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有的。 很多企业包括国企,贷款一下子就变得极度困难。 不过国企毕竟是国字开头,想一想还是有办法的,可是民企就苦逼了,无法从银行贷到钱,除非去借高利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