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细作手段-《水浒:从卖私盐开始》
第(1/3)页
第二天一早,高唐县内,高朋和他的叔叔高廉久别重逢,如今已经是一县正堂的高廉说甚么也要留高朋多住一日,叔侄之间好说些体己话。
好在高朋自打去势之后不似往日纨绔,便示意大军可先行一步,他随后就会跟上。
于是乎,单庭珪集结大部骑兵先行,徒留魏定国一人指挥着余下部队沿官道竭力赶路。
官道之上军民同行,大部分时候,百姓只敢远远吊在军队之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官道数量少,而且就这么宽,总得有个有先有后。遇见大军出征,别说普通百姓,就连达官显贵也是要避上一避的。
毕竟历史之上除了少数几只被标榜为军纪严明、秋犯毫无的军队外,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将军队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的。
不过也有例外,天下总有胆大的人。
或者说为了钱而胆大的人。
在远离城镇市集的野外官道上,一个草棚搭就的瓜摊下,两名卖瓜贩子正积极的向过路军卒推销他们的甜瓜。
“诶诶诶!路过的军爷都朝这边看看啊!皮薄肉厚,水多汁甜的甜瓜!不好吃不要钱!”
带着草帽的卖瓜贩子招呼的很卖力,效果也很好,不多时就有凑足了钱的士卒在得到长官的允许后,离队过来询价。
“兀那汉子,你这瓜真的不甜不要钱?”
“回保义。”卖瓜的汉子顿时卖弄口舌,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了不起是个伍长,但是他偏偏称呼为保义。
保义是武官保义郎的简称,北宋末期民间百姓多对小兵和小军官称为节级,入了品的低阶武官统称保义,如果一眼看起来就是很厉害的大官大将统称太尉,都是叫高叫好之意,只是要人面上好看,耳中好听。
例如宋江就有一个的外号叫做呼保义,还有历史上金人入侵,宋徽宗赵佶从开封出逃至扬州,在运河边买食物时和百姓闲聊,也曾被百姓误以为是个武官,称其为保义。
“保义可随便挑一个尝尝,先尝后买,还怕买着生瓜蛋子?”
说着那瓜贩就对身边的同伴说道,“快给保义杀个瓜解解渴,恁地热地天气,亏得保义们出征,才保得俺们升斗小民太平,便是不买,送他吃上一个又值甚么!”
这个贩子伶牙俐齿,顶好是个做买卖的好材料,三言两语便将那士兵说得眉开眼笑。只是他的伴当似乎有些呆愣,只是愣愣地盯着眼前不断行进的军队看,嘴里似乎还在低声念叨着甚么。
虽然在得了言语之后挑出一个瓜切开了,但是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将瓜瓣切得大小不均,全无卖相。
“唔?店家,你这伴当看起来似乎不大灵光。”
那士兵在等候的空档,对瓜贩提出了疑问。
瓜贩反应很快,双手捧着一牙大瓜递了过去,口里半是埋怨,半是叫苦。
“唉!不止保义一人看出来。俺一天不知埋怨他多少回,这厮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着实又愚又笨,没奈何,若非是本房亲戚,谁愿在身边带着这个拖累。”
不知不觉,瓜摊前吸引了好几个卖瓜的军官和士兵,闻言都道瓜贩好心肠。
瓜贩见渐渐人多,好似烦恼伴当碍事,一边自己挑瓜给客人称,一边驱赶似的说道:
“哎呀,碍手碍脚,你且出去待着,莫耽误俺做生意赚明日的饭食!”
闻言诸军士都是笑了起来,那伴当得了吩咐,自跑出瓜棚,在大太阳底下蹲着,继续眼睁睁看着眼前的军队,口里仍是念念有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