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贵人-《水浒:从卖私盐开始》
第(1/3)页
一直闭目养神的知州猛地一下起身,急声询问道:“打头的是甚么样的人?”
那小兵有些虎头虎脑,虽然是头一次见到知州相公,却一点也不怯场,反而大大咧咧地回复说:
“回相公,打头之人白白胖胖,面白无须,迎风透着一身的尿骚味,八成是个没卵子的阉人!”
“放肆!”这下不等知州回话,一旁的通判和录事参军几乎是同时拍案而起,异口同声的怒喝。
“要称呼为中贵人!”
不提小兵被如此剧烈的反应吓得抱头鼠窜,单说三位文官在知道来者乃是宦官后,脸色愈发的难看了,就像生吞了苦瓜一般。
“唉,看来真如郝监押所说,此次是由阉……咳咳,由中贵人来宣达皇命。”
“唉,真是祸不单行啊。”
“唉,可不是怎地,这大军开拔的粮饷赏钱是一笔,这给中贵人的仪程又是一笔,这回本州可真要大出血喽……”
谜底终于揭晓,原来这三人早就从郝监押嘴里得到消息,这道命令并非普通的枢密院军令,而是由当今天子赵佶的亲笔签发的调兵文书,所以前来宣布命令的人并非枢密院的普通官吏,而是皇宫的宦官。
是故这些人才会纷纷放下手头的事务,一齐跑到监押司来等候,实在是这些年朝政风气大坏,以往文官根本不把宦官放在眼里,可自打道君皇帝登基,宦官的地位和能量是肉眼可见的水涨船高。
宋仁宗至和年间,大宦官王守忠在即将病危之际想向皇帝求得节度使的任命,以为死后哀荣。这王守忠乃是宋仁宗的东宫旧人,打小照顾宋仁宗长大的,更曾在宋仁宗被乱兵杀入皇宫时带兵来救,堪称有大功在身,再加上他本身品级资历也够,按理说临死前赏他一个遥郡的节度使问题不大。
宋仁宗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一口答应。
可皇帝答应了,时任宰相的梁适却不答应,不仅不答应,他还联合御史中丞一顿大喷特喷,最后不仅王守忠的梦寐以求的节度使没了,宋仁宗个人也颜面扫地。
可在宋徽宗这会儿呢?在有权有势的宦官面前,节度使压根就不值钱了。
简单举几个例子。
杨戬,彰化军节度使;梁师成,赐进士出身,先封兴德军节度使,后封检校太傅,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再迁淮南节度使;至于童贯就不用说了,后期直接封王的存在。
在徽宗时期,身为宦官你要没个节度使的官衔,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受过宠。
由此可见,北宋末期的宦官群体已然是政坛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巨大新兴势力,强如蔡京这种臭名昭著的权相都压不下童贯等人的风头,二者之间不说分庭抗礼,在政治博弈中蔡京等人甚至还略处下风。
毕竟蔡京还经历过四起四落,而童贯自从发迹后就一直很吃香,更是手握兵权长达二十余年之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随便一个宦官出了宫,在地方上都会掀起一阵惊涛骇浪,这就是知州他们哪怕哀声连天也不得不全数到场的原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