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钱、粮-《水浒:从卖私盐开始》
第(2/3)页
“山寨账上尚有铜铁钱两千余贯,金银五百余两,麦稻粟等各色米面约二百石,丝麻绢棉等各色布匹八十余匹……按寨主新吩咐下的伙食水准,俺粗略估算过,只此粮米一项,每日山寨人畜须耗费不少于两石,其余杂支尚且不论……”
厅中陈宣手中并未翻看任何账册,但是面对紧紧注视着自己的邹润,他却丝毫不乱的将山寨中各项钱粮数据顺手拈来,显然是个务实之人。
那副侃侃而谈的架势让初为寨主的邹润在心里不住的大呼,“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
邹润强压下心里的激动,他对陈宣嘴里吐出的数字关注度其实并不高,因为他深知登云山账上的那点家底微薄的紧。
山寨缺钱缺粮之事邹润自有打算,但唯独对山寨缺人,尤其是缺乏各类人才当真是欠缺头绪,毕竟宋代可没有互联网,没法实行网上招聘。
想招揽合用的人手,就山贼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来讲,基本只有混大名气等人投靠和主动出击坑蒙拐骗了,君不见水浒传原著中的宋江吴用二人组,为了招安大计,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拼命网罗各色人才壮大自己的队伍,好厚实招安的本钱,打算届时卖个好价钱罢了。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同理,十二世纪人才也是最重要的!”邹润暗暗告诫自己,不仅要将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宣牢牢的笼络住,记忆中的那些梁山好汉也要提前做好打算。
“……小人要讲的已讲完了,山寨钱粮之事还请寨主早做打算。”
钱粮之事很快交代完毕,陈宣拱手施礼,心里也暗暗轻轻松了口气。
这位新寨主给他的感觉很奇特,简直和之前判若两人。因为能写会算,他自上山以来一直领着山寨的钱粮之事,之前没少和邹润接触过,记忆之中这位原先的二头领脾气性格都很古怪,平日里话也不多,总是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怎地大病一场后就好似变了个人一般……”
就在陈宣暗自嘀咕之际,邹润也在脑海中翻捡出了关于陈宣的记忆。
陈宣是登州境内的盐户子弟,从他祖上几代都在盐场过活,祖传的算账好本事,宋代的盐户也称亭户,无论身处沿海还是内陆,生活可谓都是水深火热。
对于盐户生产出的食盐,朝廷的课税极高,层层加码,摊派极重不说,并且统一强制用钱征收,不允许私自售卖。这笔钱称之为“盐本钱”,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官吏先将盐收走,打个白条放在那里,一年或者多年以后再拨给这笔费用。
但是在这期间,盐户还得照旧生产食盐上交衙门,还得贴钱缴纳课税,又不准私自耕地和售卖私盐,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小规模的造反暴动时有发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