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无知是无畏的。-《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2/3)页
    “下面开始点名开始分人,听到名字的记住自己的生产大队~”
    底下的人都在那里安静聆听着。
    “赵卫兵,第一生产大队!”
    “刘锦莲,第一”
    ……
    一道道声音在那里清点着。
    而此时粮站这边也围过来不少的人,这些人都穿着大棉袄,头戴皮帽子。
    和学生不一样。
    年龄都不小了。
    说是中老年不为过。
    杨小乐也在那里安静的听着。
    他和冯爱军最终还是没有分开,都在第一大队。
    而之前的积极分子赵卫兵和刘锦莲也在。
    人员名单清点完毕,对方这才开口:“知青同志们,之前担心大雪封路,所以走的很匆忙,现在到了公社这边,一会大家跟着自己的大队长,他们会安排你们,过段时间,县里会为伱们召开知青欢迎大会。”
    看了一下众人,对方这才说道:“好了,现在大家到自己生产大队报到!”
    看着旁边过来的一个老头说道:“这位是一大队队长,谢老四。”
    “噗嗤~”
    听到这个名字,底下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杨小乐听到这个名字一点也不奇怪。
    解放前,农村有几个人是读过书的,那名字都是随便起。
    怎么叫的顺口、好记,那就取什么名字。
    随后走出了人群。
    一共四个人。
    赵卫兵,刘锦莲,杨小乐,冯爱军。
    “你们跟我过来!”
    谢老四抽着旱烟,对着四个人嘀咕了一句,随后向着一排房子的其中一间走了过去。
    此时门口还有人在那里好奇的看着。
    进了房间,关上大门。
    屋里铺着许多的稻草和玉米秸秆,上面放着一床床的被褥。中间用东西隔开了一道。
    里面还有一个草窝子。
    里面大概有十四五个人,六个女孩,9个男生。
    进来以后,谢老四抽着旱烟,指着屋里煤炉说道:“冻坏了吧!去烤烤火!”
    其实就是一个汽油铁通,上面套了一个铁罐子,通到了房顶上。
    一看就是临时做出来的。
    冯爱军三人已经急不可耐的过去烤火了。
    早上下了火车以后,一路上的敞篷马车,又没吃东西,现在是又冷又饿。
    好在这些人自己带的有点东西。
    不然真的得饿坏了。
    杨小乐也是好奇的看着屋里的人,目光定格在女生中的一位。
    轻轻点了点头。
    对方也微笑着回应了一下。
    随后就听到谢老四的声音:“这屋子都是要去一大队的人,前几天因为大雪封路,没回去。今天应该差不多了。明天一早一起过去。”
    “谢大队长,能不能弄点吃的,这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
    冯爱军烤着火,笑呵呵说了一句。
    听到这话,对方笑道:“别急,估计一会儿就开饭了。你们和他们一起。行了,明天早上我来接你们,我们就在隔壁的院子里。”
    说完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
    等人走了以后,众人就熟络了起来。
    “哎,你们哪儿的?”
    “我们沪市的!”
    “我们天J的~”
    “我们青岛的!”
    ……
    众人在那里相互寒暄着。
    一共就这几个地方的。
    杨小乐看着旁边的女孩笑道:“好久不见了啊!你怎么也在这?”
    对方正是冯雪。
    自从前年年底,溜冰的时候两人一起玩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冰场关门以后,两人就很少联系了。
    第二年冬天也没看到他去溜冰场。
    冯雪见状笑道:“我们前几天就过来了,大雪封路,我们过不去,昨天街道大队长接到县里的通知,又有一批人要过来,就没回来。说一起走!”
    而旁边那个女孩则是直接笑道:“还认识我吗?”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怎么不认识,刘艳对吧!”
    对方长相不丑,婴儿肥的脸蛋。
    看上去很可爱。
    要知道,婴儿肥的脸蛋也不是随便人都能驾驭的。
    没有一张精致的脸蛋,很容易给人一种丑的感觉。
    上次去图书馆里偷看书那次碰到了。
    不过对方应该不是大院子女。
    第一次和冯雪一起溜冰的那两个女孩才是大院子里,从衣着和谈吐上就能看的出来。
    刘艳见状呵呵一笑:“咱们还挺有缘分的啊!在这都能碰到!”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是啊!”
    随后对着冯雪说道:“后来怎么没看到你去冰场啊!”
    听到这话,冯雪眼神黯淡了一下。
    摇了摇头没说话。
    看到他的表情,杨小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估计家里出事情了。
    不然的话,不会来这里。
    当然了,不是所有家庭好的人都去兵团和当兵,也有很多要立誓去最苦最偏远的地方。
    那边男生这边也十分热闹。
    毕竟以后都是一个大队的人。
    甚至很多有可能会分到一个小队。
    “开饭喽!”
    突然,外面吆喝了一声,就听到冯雪赶忙说道:“吃饭了,快点!”
    拿起自己行囊里的饭盒,结伴向着外面走去。
    外面的墙上和粮仓上都写着标语:备战备荒为人民。
    杨小乐看了一下时间,下午3点45。
    有过上次来的经验,自然是知道这里的日落和四九城以及南方不太一样。
    跟着人群来到大院里的临时食堂这边。
    这里地处最东北地方,公社里没有专门的招待所,一下过来这么多的人,只能在这个粮仓里临时安顿。
    后来的人加上之前过来的人乌泱泱的几百号人。
    杨小乐几人跟在后面去打饭。
    一人两个馒头加上一勺子粉丝大白菜。
    话说,现在是知青下乡开始阶段,知青们的待遇还是挺不错的。
    虽然没肉。
    但是粉丝在城里可是要定量的。
    人一多,难免会发生矛盾。
    推推搡搡,骂骂咧咧的,好在这里人多,没一会儿就被人拉开了。
    至于回去干架的事情,没人去管。
    打了饭众人就赶忙回到仓库,这边实在是太冷了。
    回到地方以后,冯爱军几人已经饿的不行了。
    大口吃着热乎乎的馒头。
    跟猪八戒吃人参果差不多。
    冯爱军嘀咕了一句:“没吃饱啊!对了,你们来了有没有听说咱们的口粮多少啊?”
    因为下乡知青的口粮是根据当地的规定,每个地方不一样。
    随后就听到旁边的一个天J少说:“听大队长说嘞,以后咱们去屯子里,一人一个月30斤口粮,3两食用油,自己做饭。”
    这是个戴着眼镜的微胖青年。
    戏称小天津!
    “那够吃了,我们在城里的定量也就这么多!”
    赵卫兵闻言嘀咕了一句。
    杨小乐在旁边听着。
    知青从到了生产队以后,就属于农村户口了。
    口粮自然不再由原来的地区管。
    对方说的30斤口粮,其实是到明年秋收之前,都按照30斤折算。
    秋收以后根据工分,从生产队分粮食,和社员一样算了。
    不过……
    30斤粮食真的够吃吗?
    在城里能吃到各种副食品,来这里,可就没这么多的副食品吃了。
    30斤,真不够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