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江浙节度使-《我为大宋守国门》
第(2/3)页
确实有些矛盾,但他也做好了准备,如果民智到了可以质疑皇权的地步,完全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从未来穿越而来,可供选择的制度很多,不一定非要家天下才能治国。
此时民智未开,推行起来有难度,暂且不提,总之老赵家治理不好南方各路,他要全权接手,从此以后,所有的财务民生问题,都由大名府做决定。
官员的任免,也要重新拟定。
赵构呈上一份三省六部的名单,他看了一遍,比照着名单,用朱笔把名字写到令牌上,扔下台阶,说道:“凡是朱笔勾画的,一律拉出去问斩。”
第一个扔下去的令牌写着黄潜善的名字,当朝左相。
黄潜善懵逼了,什么仇什么怨,为何第一个砍我啊,刚才你们自吹自擂,老子还鼓掌了呢,随时准备投诚的,不能这么绝情吧,起码给个机会啊。
岳诚没给他机会,他是个什么货色,岳诚早就看明白了。
问斩的理由也很简单——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贩卖官位,家产来源不明,随意增加百姓赋税,太湖起义就是他为了讨好赵构引起的,不砍他的脑袋砍谁的脑袋,砍赵构的?当然也可以,可是砍了赵构的脑袋,大名府那位女宰相不答应,他还想留着郑月娥治理国家,所以赵构的脑袋也得留着。
陈述了以上理由,侍卫将其拉出午门问斩,黄潜善一路嚎叫唾骂,最终在狗头铡上痛哭流涕,祈求饶命,然而岳诚根本听不见,最终在众多围观的百姓的叫好声中,人头落地。
黄潜善都死了,汪伯彦岂能善终,这俩人一路货色,堪称赵构的左膀右臂,一个给他搂钱,一个给他选妃,搞的江南民不聊生,好好的鱼米之乡,祸害的不像个样子,朱笔勾画,一样拉出去问斩。
汪伯彦光棍的很,一看自己要倒霉,抢走侍卫的刀剑,扭头就跑,被侍卫追上打晕,同样扔到午门外,狗头铡伺候!
朱笔一个个的勾画,人头一颗颗的掉。
杨存中、蓝珪、范琼……凡是赵构的亲信,全都送上了刑场,一个也没留,赵构脸色煞白,满头的冷汗浸湿了鬓发,底下文武百官也是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恐怖在朝堂上蔓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