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转战西夏-《我为大宋守国门》


    第(2/3)页

    安置妥当,马不停蹄的继续西进。

    杨再兴有点迷糊,追上来问道:“咱们这是要去哪?”

    他剑指西夏:“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北边患!”

    属下裨将都很吃惊:“直接攻打西夏?”

    “对。”

    听了这个计划,马破虏王贵等人纷纷骑马赶上来:“我说三郎,咱们跟西夏无冤无仇,干嘛找他们的麻烦,再说了,粘罕是往南跑的,抓住他再打也不迟啊。”

    他噙着一抹冷笑回道:“粘罕去大散关就是找死,不必理会,让他在大散关吃点苦头,回头我再清理战场,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把西夏收服了。”

    师出须得有名,不能说打就打吧,这么直接吗?

    然而对他来说,发动战争的借口还不好找吗,纵观历史上的各种战事,各种奇葩的开战理由都有,看你不顺眼,就想打你,你能咋的,这都不是问题。

    再者说,西夏源自于大唐时期逃到庆州的党项人李思恭,唐僖宗时,李思恭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御赐了李姓,加封夏国公,从此李家开始在青海甘肃一带经营自己的势力,五代战火纷乱,无论哪个政权当政,西夏都俯首称臣,称臣是有好处的,不露头,没人打,还能换来不少银两布帛的赏赐,所以中原一片混乱,老李家这边风景独好。

    实力也越发的雄厚,等到太祖皇帝统一华夏,开创炎宋,老李家又一次俯首称臣,浑水摸鱼捞好处,可这次的情况不一样,李彝兴、李光睿父子投降了北宋,父子俩去世后,银州刺史李克远起兵叛变,西夏大乱,老李家彻底分裂,一部分人希望摆脱宋庭的控制,另一部分人则是上表朝廷,希望朝廷平叛,当时宋太宗执政,立刻派兵清剿李克远的叛乱,同时把李继捧等人接到京师居住,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不肯去,后来果然加入了叛军,与宋庭为敌,从此展开了长达百年的边关战事。

    大宋与西夏的战争打打停停,互有胜负,西夏则是仗着天高皇帝远,反复骚扰大宋边关,边贸互市被迫关闭了几十年,而且在此期间,西夏先是向辽国称臣,威慑大宋,等到辽国覆灭,又向金国称臣,与之一起进攻大宋地界,去年京师告破,二圣被俘,对西北的控制力减弱,西夏第四位皇帝李乾顺,乘机大肆攻打西北边关的领土,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边境震武城,都归了西夏,随后李乾顺又攻占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围兰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