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来来来,俊哥儿你先站好,我们给你卸甲,好让陛下先看看。” 房俊身上的铁甲渐渐地被卸下,露出了里边一件白色的造型简练,而且还十分修身的立领衣着。 李世民解了两下,没解开程处弼那小子系的死疙瘩,干脆起身凑到了近前。“这不是白叠布吗?” “陛下,这是用白叠布制作的棉衣。” 房俊虽然已经是一脑门的汗,但是这个时候,仍旧不忘记自己身为模特的天职。 “……白叠布制作的棉衣?”李世民有些不太理解。 狐疑地打量着这三个年轻人,目光再一次回到了房俊身上。 终于推掉了浑身的铁甲,露出了那一身装束,一排漂亮的布扣子,衬显得上衣十分的简练而又贴身。 而下身让李世民更加的吃惊,他看到了,看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古怪装束。 “这是大口裤?不对,大口裤根本没有这么细的裤腿。” 古代的裤子,被称之为“绔、”“袴”,《说文·系部》中对于“绔”的解释为“胫衣也”。 古代人们所穿的裤子,并不分男女,而且这种“胫衣”没有腰,也没有裤裆,只是用绳子系在胫上,保护膝盖以下的部分。 这种裤子的问世,在当时就是为了保护胫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冬天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 不过,因为这种裤子的形式特殊,所以膝盖以上部分是没有保暖衣物来保护的。 这种衣物在当时非常昂贵,只有富家子弟才穿得起,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棉花并没有普及。 这种冬日里用来御寒的“绔”都是用蚕丝制造而成,“纨绔子弟”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这种衣服毕竟保暖的位置有限,尤其是大冬天,裆下更是凉飕飕的,只保暖两条小腿,实在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从春秋战国发展到两汉时期,有裆的裤子就出现了,《史记》中记载这种裤子被称之为“犊鼻袴”。 所以将士们在上战场的时候,往往会在小腿上方扎上带子,束住裤口,更便于在战场之上进行各种激烈运动。 第(3/3)页